農業稅的徹底改革,很快就引發了很多土地拋售現象,特別是那些權貴,開始大量的拋售土地。
也有一些權貴,開始成立農業公司以經營土地生產。
不過並不是所有權貴都玩得轉企業,企業的管理之類的,大部分權貴都不擅長。所有拋售土地的權貴還是很多。
不拋售土地的話,每年的農業稅都得虧死。
新的農業稅法案造是根據土地畝數來收稅,擁有土地越多,稅額就越高。如果還按照收租子的方式來經營,那就不是翹著腳在家裏收錢了,而是翹著腳在家裏虧錢。
這次土地改革對於那些權貴來說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打擊,但是普通農民卻是高興得歡天喜地。
很多農民的土地是不足三十畝的,這樣的農業稅改革之後,意味著他們從此之後不用再交皇糧了。
接著內閣又下達政令,全麵取消新政地區的徭役製度。
徭役的取消,意味著普通百姓再也不用怕被官方拉壯丁去修這修那了,同時也意味著負擔大大減輕。
而官府用工,將全部給予工錢。
農村的勞動力不僅不需要承擔徭役方麵的負擔,農閑時節到工地上去幹活還能賺到工錢,以養家糊口。
三十畝土地以下免稅,加上徭役的取消,加上建設活動的增加,大大增強了底層百姓的抗災能力。
此時在新政地區,即便政府在救災方麵不是那麼給力,老百姓自己也有比較強的抗災能力了,不過救災還是要的。
而且這樣的稅收,使得社會財富分配更加公平。
徭役雖然取消了,不過個人所得稅卻是全麵在新政地區推行,也是收入高的多交稅,收入低的免稅。
普通百姓對此極為擁護,而這些政策也在軍隊裏進行了深入的宣傳,皇帝的這些改革頓時得到了軍人的支持。
畢竟普通軍人基本上都是窮苦出身,此時皇帝能讓窮苦百姓能更好的活下去,自然是舉雙手擁護的。
在百姓和軍隊的擁護之下,那些權貴什麼的,根本就掀不起任何風浪出來。
而在新征地區的改革還在持續,內閣不久之後又出台了一個新的戶籍管理政策,即軍戶、灶戶、匠戶等等世代沿襲的戶籍正式取消,全部編入正常民戶之中。戶籍分為農村戶籍和城鎮戶籍,農村人口可以向城鎮遷徙。
戶籍改革之後,職業歧視就徹底消除了,同時其子弟都可以參與科舉。
並且從天啟六年開始,公立小學堂開始在新政地區大量建設,隨著民生的改善,老百姓手上也有點錢了,送孩子上學也逐漸變多了。
再過幾年,就可以推行小學義務教育製度了。
東北地區的新政推行則比較順利,這裏沒有什麼傳統勢力,權貴階級在這裏的利益攫取也被阻擋在門外。
移民到東北地區的百姓,此時則如同進入了天堂一般。這裏的資源實在太豐富了,而且人口很少。
雖然基礎設施有點差,但是朝廷和地方官府都在不斷修建基礎設施,隻要艱苦奮鬥個幾年就能過上好日子。
就在新征地區開始實行改革的時候,山東也被悄然納入了改革範圍。如果直接宣布山東進行改革,那麼必然會引起一些反彈。
所以率先改革的是行政,山東地區的地方行政全部改為如同新政地區一般。設立警察局、武警部隊,增加公務員編製、增加鄉鎮行政係統,同時采取高薪養廉政策。
隻要行政上完成改革,中央對地方的控製力大大增強,後續的稅法、司法、戶籍等等都可以立即進行改革。反正朱由校也不明確說山東要被納入新政區域,而是循序漸進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