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忙裏偷閑(1 / 2)

這年冬天,北直隸終於下雪了,而且還下得很大。

北直隸連續三年冬季無雪,若非良好的水利設施支撐,恐怕農業生產已經亂七八糟了。

朱由校坐在乾清宮殿前,一邊品著茶,一邊賞著雪,身邊還有美人陪伴,小日子也是忙碌偷閑。

良妃懷孕了,再過幾個月就要生產。純妃已經十七,落的亭亭玉立。朱由校自穿越以來,為了這個快要完蛋的明王朝,可謂是殫精竭慮,絲毫不敢鬆懈,因此也沒什麼心思在後宮胡搞。

幾年下來,朱由校一邊勤勞的鍛煉身體,一邊努力學習。受那些大臣們的影響,以及自我的感悟,朱由校發現一個人的福報多少,也都是做出來的。因此對花天酒地也看淡了,心思都放在了‘做功’上。

功德,功德!

分功與德。功即是對這人世間,你做出了多少貢獻。德則是勤勞節儉等美德,一個人福報畢竟有限,即便吃飯喝水穿衣,都是在消耗自己的功。若是一個人無德,即便福報再大,也會有耗光的一天。

在這人世間,能感悟到這個道理的人不多。有的人有功無德,有的人有德無功。

做功實際上很簡單,隻要做好工作的本分,即是在做功。隻看其做功效率能否跟得上自己的消耗。

朱由校此時領悟到的一個道理就是,一個人努力學習、努力獲得更精深的技能、地位,其終極目的就是為了更大效率的‘做功’。

沒文化、沒技能的底層百姓,也可以做功。例如當個環衛工人,天天都在打掃衛生,這也是一種做功。

當一個本分的農民,不去生產那些亂七八糟的有毒農產品,也是一種做功。

這種功自然是有回報,可以是錢,例如在二十一世紀,如果到鄉下當一個農民,幫人生產無公害農產品,價格賣得高一些,那麼賺到的錢就是做功所得,屬於‘淨財’,自然不會有禍事上門。如果是普通農民,能夠安心生產出良心農產品,卻賣不上價錢,也是在做功,但回報方式則可能是讓其無災無病,健康長壽。

福報加身,則需要有足夠的自身修養,如果是一個驕奢淫逸的人,則容易在福報中迷失自我。

很多人樂心公益、無私奉獻,並不是傻,反而是最聰明的表現。

漸漸的感悟到了這個道理,朱由校的心態也平和了起來,自身用度都開始不斷縮減。作為皇帝,做功、作孽的效率顯然都是最高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左右無數人的人生走向。因此作為皇帝,若是無德,作死速度是非常快的。

人在輪回之中,每一輩子都能做功的話,就能不斷的向上攀登,最終成為一個皇帝也不是沒有可能。

有的人是來享受人生的,有的人是來做功的。

人生在世善惡並不需要太執著。想做功的為善,要享樂作惡的話,也自有報應。如果人家福報身後,能承受得起後果的話,那也是他自己的事。

因此凡人在這世間,無非就是生而死、死而生,上而下、下而上。

進而可以得知,人與人,即便是皇帝和一個普通農民,也沒有所謂人格高低之分,隻在於做功的多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