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瓜分戰爭紅利(1 / 2)

戰爭基本上是結束了,但是對戰爭紅利的收割才剛剛開始,西域地域廣袤,大明對西域的控製力還比較差,也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第一批移民的就是固原鎮、甘肅鎮、寧夏鎮軍戶,他們獲得了一批土地紅利。分配給他們土地有1200萬畝左右。

當然不可能一下子全部移民過來,將在兩年內完成移民工作。

同樣獲得了土地紅利的,還有參與此次戰爭的官兵,經過一番戰功統計,朱由校分配了1000萬畝左右的土地用於賞賜參戰官兵,平均每人分到了35畝耕地。這些耕地將由軍方成立的農業公司經營。

西域現有的耕地基本上就瓜分一空了,那些葉爾羌汗國留下的異族怎麼辦呢?好辦,直接登記為不可擁有土地的二等民,打發去農場做工,去當棉花種植工人已經建設所需的苦勞力。

這些二等民不僅不能擁有土地,還不能享受到一些福利,朝廷隻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權,餓不死就是。這種保障又是建立在這些異族肯做事的前前提下的,作為戰敗方,這些異族被采取了軍事管製。

西域既然地域比較廣袤,控製起來不是那麼容易。那麼把這些分散在各地的異族集中起來,施行軍事管製生產,就算是會亂,很快也就會被軍隊鎮壓,無法對朝廷在西域的統治形成什麼威脅,更加無法威脅到移民過去的漢民。

軍事管製下的異族,將會被集中起來安居,並收繳一切武器。宗教活動和出行都是被管製的,工作自然會有安排。做了事就發錢發糧,工資水平會比較低一些,但也不算太低,成年男子每個月也有2元的收入。

不能工作的病號、傷殘,朝廷每個月會給予補助,總的是餓不死的。那些有手有腳的,朝廷則是不給補助的。

農忙的時候,這些異族就在軍方農場做事,農閑的時候就去修建水利設施和道路什麼的。

這年頭的戰敗者不被屠殺、他媽的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被軍事管製算個啥,官兵又沒屠殺他們,也沒有侮辱婦女。所以大明官兵對這些異族進行集中管理的時候,並沒有遭到太強烈的抵抗。

當然抵抗也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大明官兵是拿著刀子將他們集中起來安置、管理。聽話的有賞,不聽話的砍了。

這些異族則是人口紅利,用工成本低,婦女、童工都能用,棉花種植業最麻煩的就是棉花采摘,婦女童工本身就可以勝任。

這些也在從事農業的異族自然是要用這種政策來對待的,畢竟不這樣管理的話,他們與漢民雜居在一起,必然會因為宗教問題產生巨大的矛盾。相比之下,蒙古人因為沒有極端宗教,又不完全與漢人混居,主要生活在草原上,因此蒙古人的待遇模式又不一樣。

被劃分為二等民的異族要想取得正常公民的戶籍,首先必須脫離極端宗教,同時還要學會說漢語,並且不能有犯罪記錄。

這樣的解決方案簡單粗暴、一勞永逸。想出這個主意的還能有誰,自然是皇帝朱由校。

在紫禁城劈裏啪啦的一頓如意算盤,算是把西域的戰爭紅利給分了下去。

土地紅利方麵,安置邊軍分出了1200萬畝,賞賜參戰官兵分出了1000萬畝。還有大片沒有開墾出來的耕地,這些耕地大概有4000萬畝左右,這些土地則將被國有農業公司,以及生產兵團瓜分。

礦產資源,大部分都將被國有礦業公司獲得。

那些異族則是人口紅利,將通過軍事化管理的方式進行壓榨。

開發西域的人口缺口,則從關內招募工人、移民填補,再加上人口繁衍什麼的,可以慢慢開發。反正西北地區,開發起來也不少的那麼著急,十年之內能大致開發出來就可以了。

重點還是掃除了異族的威脅,建立了一個和諧的秩序。並且開發出多少地方,就能產出多少棉花。

青海和頤部同樣也投降了大明,朱由校隨即也排人前往青海建立行政,同時劃分草場,改變和頤部的生產、社會模式。

天啟七年五月,朱由校宣布大明成功收複西域,並下旨成立西域省,並在關內各省招募移民。

消息剛公布出去,各省百姓紛紛轟動。

自從新君登基以來,也隻有七年的光景。可是這七年裏,卻是不斷的在開疆擴土,這幾年尤為厲害。

不僅掃平了建奴,打敗了蒙古,又攻下了南洋,還開拓澳洲,如今還收複了西域。而且還在北方把改革搞得風生水起,如今新政地區經濟繁茂,百姓都能實現溫飽,文治武功都是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