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南洋,是赤,果,果的入侵式殖民,這個本質是無法改變的,對於那些反抗的土著,大明的政策就是消滅掉他們。
這種消滅不是屠殺,而是征服。順從得留下,不順從的槍斃,這是男人之間的戰爭,並不涉及到其他道德問題,落後就要挨打,就要遭到奴役,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隻不過這一過程中,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絕,如果把女人和孩子都殺了,那就是造孽了。
順從的土著送進種植園工作,聽話願意幹活的允許他們生育,並且分配較好的資源給他們生育,那些懶惰的土著,在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權的基礎之下,剝奪掉他們的生存權,並且在物質待遇上降低水準。
人和人是有攀比的,大明的模式就是讓土著和土著之間進行攀比,減少與漢人之間的攀比。
首先是種植園與外部的接觸很少,漢人不可能天天跑到種植園在一群土著麵前裝逼,減少接觸之下就減少了矛盾和種族攀比的產生。
其次是土著的必須資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護,什麼是最重要必須資源?那就是女人!
種植園裏的土著女子,是受到國有資本財團統一管理分配的,並不允許民資通過金權大量攫取這樣的資源,從而保障了土著社會體係的穩定,減少了矛盾的產生。而且土著為了獲得這些資源,必須巴結種植園的管理人員,服從管理人員的安排進行努力的生產。
同時這些土著的財產得到保護,個人尊嚴上也沒有被肆意踐踏,生病了也能得到基本的醫治,住房方麵也沒問題,起碼的茅屋總是有的,娶老婆也都不用費腦筋,隻要努力做事就能娶到老婆,甚至是漂亮的老婆,養老也不用擔心,這些土著退休之後同樣有養老金領取,畢竟在種植園做了一輩子的事,這點養老金國有資本還是拿得出來的。
隻要聽話、努力做事,也是一生無憂了,而且在種植園生活的情況下,與漢人社會隔離,也不會發生太多的社會矛盾。
至於社會地位的攀比,則是土著與土著進行。做事努力的可以獲得更好、更多的食品,更好的住房,更好的老婆、更多的休假、更多的工錢。那些獲得更好物質待遇的土著就是榜樣,也是土著之間的矛盾所在。
這個社會是現實就是階級矛盾永遠無法消除,徹底消除階級矛盾隻是理想化的社會下才有的。適當的矛盾是人類發展的動力源泉,別人有的我沒有,我就要努力奮鬥,人都是這樣的。
朱由校設立的這種模式還是比較完美的,唯一的漏洞就是具體管理方麵,種植園的管理層如果大肆壓榨土著為自己牟利,就會產生嚴重的矛盾。
但這種漏洞也是可以杜絕的,說白了還是靠管理。隻要上麵不爛掉,下麵就蘭不掉。作為帝國最高層的皇帝隻要管事,嚴格打擊下麵的壓榨土著為自己謀利的種植園管理人員,下麵就不敢亂來。
要想知道下麵的管理層有沒有亂來,實際上很簡單。那就調查一下土著的情況就知道了,如果是土著怨氣很大,那肯定是管理上出了問題。如果嚴格執行那一套管理方案,土著的生活是比較安定的,該有的社會資源都配套到了,該有的基本福利也都保障了,還能有什麼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