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肢解日本戰略(1 / 3)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如果產生了嚴重的矛盾,無非就是靠內部戰爭和外部侵略這兩種方式來消除矛盾。

日本從來都是一個內部矛盾十分劇烈的國家,因為日本的資源少,人口繁衍到一定程度,爆發矛盾那是必然的結果。

日本這樣的小國,唐宋時期積極學習中國文化,表麵的東西是學了不少,但核心的理念卻是在日本水土不服。

中國文化的根基是道家文化,道家又是以超脫弱肉強食為核心理念的,所以曆史上中國很少去欺負弱小,向外擴張的過程中,也是施行民族融合的政策。

日本因為自身條件因素,對這個核心理念難以接受。畢竟就那麼屁大的一個島國,大家搶來搶去的,很多時候講道理是沒用的,於是也就養成了日本人崇尚弱肉強食的性格。

所以讓小日本自己多打一打,他們就不會整天想著向外侵略。

至於日本的閉關鎖國,反倒是後世日本能夠形成一個極端民族的伏筆,因為日本通過德川幕府閉關鎖國的那幾百年裏,形成一個觀念比較統一的國家。此時大明將日本的閉關鎖國政策打破,實際上已經打亂了日本整合民族內部的曆史階段,對於消除日本這個近在咫尺的威脅是非常有利的。

隨著大明的崛起,日本想要崛起已經不可能了。大明不是滿清,大明將發展工業,同時已經發展出了國有財團。日本此時還沒有一個合適的機會組建自身的財團或者是後世日本的那個的那種模式。

組建財團或者財閥,是需要比較多的條件的,一旦條件不成立,就難以成功。就如同後世民國,蔣光頭也想搞財團,結果進程被日本侵華戰爭所打亂,使得中國失去了一次機會。

同時大明的工業一旦發展起來,日本的工業就發展不起來了。畢竟大明和日本離得那麼近,日本不可能如同近代曆史那樣成功發展出工業體係。因為大明的工業一旦崛起,日本工業將沒有市場。

一個沒有工業體係的國家,而且還是那麼屁點大的島國,日後如何威脅大明的安全?

朱由校接到日本內戰的報告之後,之所以做出進一步引導日本局勢混亂的決定,主要是想讓日本那幾個勢力先打打看,打到一定程度之後,最好是把日本分裂成好幾個國家。

隻要將日本的分裂格局確定下來,並讓分裂後的日本穩定下來,日後日本在大明的幹預下就很難統一在一起了。

至於什麼日本天皇,接下來也沒有什麼可存在的必要了。

隻要混戰的日本勢力承認大明這個宗主國,日本就不存在什麼皇帝了,最多就是個王。

如果是王的話,那自然是一個國家一個,日本日本分裂成好幾個國家,那麼也就意味著有好幾個王,不會再有什麼狗屁天皇。

日本此前一直想要擺脫大明在政治上對他們的影響力,如今大明介入日本,支持日本混戰,其結果必然導致大明的政治影響力對日本不斷加強。

大明此時是一個先進的工業國家,已經開始工業革命的進程了,而且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要整治小日本那還不是輕輕鬆鬆。

隻不過是朱由校不想花太多的軍費罷了,如果肯砸錢,此時的大明很容易武力征服日本。日本此時再度混亂,也有很多借口可以直接介入日本局勢。

不過朱由校不清楚介入之後大明是否會陷入戰爭泥潭,而且善後之類的問題很可能會花掉很多錢,所以很明智的沒有胡亂介入,而是采取不直接介入的方式,讓日本內部先打一打再說。

同時對日本發展海上力量嚴防死守,絕對不能讓日本走向海洋,攫取到什麼海洋利益。

“後世美國不是搞什麼島鏈封鎖政策,對日本貌似也能進行海上封鎖。”朱由校看著地圖,畫了幾個圈圈之後,一個封鎖日本的計劃就出來了。

那就是在日本周圍建立軍事基地,先把日本周圍的島嶼都分裂出來,這些小島上的日本人可以拉攏一番,讓他們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家。例如日本的對馬島,以及日本的種子島、屋久島,以及日本的八丈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