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士紳一體納稅(1 / 2)

解鈴還須係鈴人,既然南方那些大資本商人煽動暴亂,那麼就找他們的政治力量麻煩。

反正一級一級壓下去,中國官場曆來如此。

老子不管你用什麼辦法,你把事情給老子解決了,解決不了就卷鋪蓋滾蛋。這種模式簡單粗暴,但往往都能解決問題。

如今朝廷就是用這種辦法來壓南京那個的這群官僚,搞不定暴亂問題,就卷鋪蓋滾蛋,換漢皇黨的官員來。

為了這點暴亂,犧牲政治勢力,顯然是不值得的。

如果不願意平息暴亂,又想要保住政治勢力,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造反,而朝廷已經調集了好幾個守備旅進入南直隸,意圖很明顯,就是防備地方叛亂。

政令下達之後,南京體係的六部官員一個個態度不盡相同,很快就出現了很大的分歧。

部分中小資本家庭出身的官員已經出現了一些傾向改革的態度,而那些大資本家庭出身的官員則是反對改革,同時有大部分中小資本家庭出身的官員支持,形成了一個官僚勢力集團。

這個官僚勢力集團過去是東林黨,不過隨著東林黨名聲被皇帝搞臭,如今已經沒人再自稱東林黨了,也就是換個馬甲的事情。

對於朝廷要求他們鎮壓暴亂的政令,盡管南京六部官員在根本性問題上有些分裂,但最終還是達成了鎮壓暴亂的問題上的一致,那就是鎮壓。

南方這個官僚資本集團此時手上沒有什麼軍事力量,叛亂難以成功,這是大部分人都能夠認清的事實。

同時內部力量開始分裂,一些官員開始傾向於改革,一旦叛亂的話,不能團結一心,也無法成功。

叛亂的路子走不通,那隻能著手鎮壓暴亂。

在這些地頭蛇的行動下,江南地區的暴亂很迅速的就被鎮壓了下去,新的暴亂沒有產生,而之前的幾場暴亂的替罪羊也都被選了出來,被搶走的十幾萬元現金也一分不少的被追了回來。

實際上這些錢,根本不可能全部被追回來,都是那些大資本商人墊上的,隻為平息朝廷的怒火。

在一番運作之下,暴亂平息了下來。

在南京六部官員忙著鎮壓暴亂的時候,朝廷也開始有所行動,首先是開動輿論宣傳機器,全麵宣傳新政措施對底層百姓與中小商人的好處,並將江南百姓大規模失業的罪魁禍首乃是那些反對新政的江南大資本商人與某些大地主階級。

與此同時,朱由校下令對江南失業百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一邊對失業工人進行保障,一邊加大招工、移民的宣傳力度。

江南地區文化發達,底層百姓亦有較多具備文化的群體,而國有資本財團控製的報紙越來越多的在江南發行,特別是電報出現之後,隨著電報係統鋪設到了江南,許多報紙的南北發行時間差已經很小。

這些報紙每天都在宣傳新政,讓很多江南百姓開始覺醒過來。

北方施行新政之後,變化不可謂不巨大,糟糕的水利設施得到了改善,農業生產得以振興,產值開始迅速上升。同時稅收製度的變化,讓底層百姓的負擔大大降低,沒有收入沒有負擔,還有朝廷保障,收入高的多交稅,收入少的少交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