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大殺器(1 / 3)

“啟稟陛下,此次告密的是一名蒙古小部落的首領,根據他的敘述,他們在劫掠俄國的時候,接觸到了建奴殘部。這些建奴殘部又和林丹汗勾搭在一起了,不過這次他們是共同劫掠俄國。”林文策進宮對朱由校彙報道。

“這麼說來,建奴殘部是跑到了伏爾加河下遊流域?”朱由校看著地圖問道。林文策點頭道:“根據告密的信息推測,建奴殘部應該是遁逃到了該地區之後,與蒙古土默特部勾搭在了一起,隻是暫時不知道他們的關係如何。”

“朕會讓錦衣衛調查的。”朱由校點了點頭,林文策問道:“陛下,是否要想蒙古施壓,改變一下對蒙政策?”

“暫時不要聲張,就當什麼都不知道。”朱由校說道。

“臣遵旨。”林文策躬了躬身,隨後告退出了乾清宮。朱由校則將田爾耕召入乾清宮,將任務交代了下去。

“陛下放心,臣馬上就派人前往伏爾加河地區刺探情報,不過時間也許會稍長一些。”田爾耕說道。

“此事也不算太急,先摸清楚建奴殘部的動向。”朱由校點頭道,建奴殘部是無論如何也要消滅掉的,數百萬遼東漢民的鮮血不能白流。

田爾耕告退之後,朱由校又召開了軍事會議,並向東北軍區和西北軍區、中央軍區下達了備戰命令。

“林丹汗這次又和建奴殘部勾結,顯然依舊是賊心不死,我大明必須繼續給點顏色看看。各軍區抓緊備戰,待時機成熟,朕要再度親征蒙古。”朱由校在軍事會議上決定道。

皇帝有親征蒙古,倒是無人反對。孫承宗也沒有反對什麼,皇帝親征蒙古,也是大明皇室的傳統‘節目’了。明成祖朱棣三次親征蒙古,均勝利歸師。不過英宗親征瓦刺,結果釀成了土木堡之變,算是比較悲劇的。

本來英宗之後,皇帝親征都是比較謹慎的。不過朱由校此前已經親征過一次蒙古了,還將蒙古殺得大敗。

以大明如今改革之後的國力,想要征討蒙古並非是什麼難事。

何況也是倉促出兵,準備時間非常充裕。

“啟稟陛下,既然要征伐蒙古,朝廷不可繼續向蒙古出口武器裝備,免得蒙古的力量太過膨脹,到時不好對付。”孫承宗說道。

“愛卿不必擔憂,那點武器裝備不足為慮。我大明軍工,早已今非昔比。”朱由校淡定無比的說道。

他敢繼續向蒙古人出口冷兵器和鎧甲,自然是有他的殺手鐧。此時軍工廠的軍工製造技術已經是突飛猛進,蒸汽鍛錘的出現,大大降低了軍事裝備的製造成本。同時液壓機也被研發了出來,不過噸位比較小。但這樣的小噸位液壓機,用來製造鋼軌和小口徑的槍炮卻是不成問題。

此時大明正在研發更大噸位的液壓機,如果能夠取得突破,那麼火炮製造技術將從鐵模鑄炮變成鍛造法鑄炮。

最主要的還是無煙火藥開始在軍事上的應用,朱由校下令研發的拉栓式步槍已經有眉目了,隻是還沒有定型罷了。

朱由校所說的時機成熟,實際上就是在等新式步槍。

一旦新式步槍研發成功,那麼蒙古人隻能徹底撲街了,從此淪為打醬油的存在。原本朱由校還想讓蒙古人充當亞歐大陸的攪屎棍,結果蒙古人還敢和建奴殘部勾搭在一起,也不知道是誰給他們的勇氣這麼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大明的底線。

實際上,給蒙古人勇氣的就是朱由校。

蒙古人通過對外劫掠,以及出口羊毛、皮革,手裏有了不少錢,林丹汗用這些錢購買了不少武器裝備。

到了天啟十年秋季雙邊貿易最繁榮的時期,蒙古已經擁有了將近五萬套精良的騎兵裝備。

按照雙方的約定,十一年秋季貿易的時候,大明還將向蒙古出口三萬套精良裝備。

通過出口高附加值的武器裝備,換取到大量沒有附加值的羊毛和皮革,對大明來說自然是大賺特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