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海外殖民利益(1 / 3)

天啟十一年,戰略鐵路正在修建,特別是通往蒙古草原的戰略鐵路,這條戰略鐵路的建設,這條戰略鐵路一旦修建完成,大明的大軍就能輕鬆壓境蒙古,作戰物資也能大量運輸到前線。

所有新政省份,此時都是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不再似過去那樣如同一潭死水,商人有錢賺,百姓有事做。物價保持穩定,收入不斷提高,民生持續好轉。老有所養、少有所教。

內部市場十分繁榮,海外商品出口市場同樣也再度擴大。

與美洲的貿易在天啟十一年直接就擴大了一倍,通過出口商品的方式,貴金屬持續流向大明。同時在與葡萄牙人在馬六甲城的貿易,雖然受到了美洲航線開通的影響,但貿易額也沒有大幅度下降太多。

大明在朝鮮的利益則在持續擴大,大明商人在朝鮮大規模的投資,大明資本在朝鮮大量兼並土地、開采礦產,朝鮮政府完全就是一個傀儡。大明資本在朝鮮的圈地運動還在持續展開,大量農民失去了土地,進入城鎮務工。

因為大明資本對朝鮮的投資,所以朝鮮並不缺少工作崗位。即便本土工作崗位不夠,海外也有足夠的工作崗位,大明開發海外殖民地需要很多勞工,即便是相鄰的大明東北地區,同樣也需要勞動力。

朝鮮勞工工資低廉,用起來也很劃算。

此時的朝鮮,已經徹底的淪為了大明的商業殖民地,這種殖民不是直接通過武力進行掠奪,而是通過貿易、商業投資對一個國家的勞動力、資源的持續掠奪。大明雖然在持續掠奪朝鮮,但同時也在保障朝鮮人不被餓死。

隻要沒被逼到要被餓死的程度,造反是很難成功的,何況大明距離朝鮮那麼近,又是外部矛盾,軍事技術的進步之下,愈加沒有反抗之力。

所以大明派遣到朝鮮的總督,在朝鮮當‘太上皇’的時候,也對朝鮮進行了少量的改革。

這些改革主要是為了保障底層百姓不被逼上絕路,例如民政局的製度很快就普及到了朝鮮,朝鮮人真要被逼上了絕路,可以找民政局。民政局可以給他們救急,並且給他們安排工作。

當然這些工作,通常都是安排到海外當勞工。

普通朝鮮百姓在大明的這種掠奪模式下,甚至是差距不到大明是如何掠奪朝鮮的。表麵上看,雙方是公平貿易,朝鮮的商品可以賣到大明,大明的商品也能賣到朝鮮。但問題是,朝鮮的商品都是沒什麼技術性的,附加值很低。而大明的商品技術含量高,屬於高附加值商品。

這就相當於兩個人打架,強壯的一方不讓瘦弱的一方避戰,隻能站在那裏和強壯的人比力氣,結果自然不言而喻了,弱小的一方被欺負慘了。但到了台上打架,人們看到的都是雙方在‘公平較量’,一般不會思考弱小的一方為什麼要上去打架?

同時大明的資本可以毫無阻礙的進入朝鮮,完全就是長驅直入,大明的資本比朝鮮商人的資本要強大太多了,加上大明控製了朝鮮的政權,可以頒布很多有利於大明資本的有利政策,這種有利政策未必要公然的減稅什麼的,即便是同樣的稅率,也能出台很多有利政策。

朝鮮資本完全競爭不過,隻能充當大明的走狗資本,從而保全高人一等的富裕生活。而那些朝鮮民族資本,則成為了大明資本和朝鮮走狗資本聯合圍剿的對象,在龐大的資本打壓之下,還有朝鮮政府在一邊吹黑哨,朝鮮民族資本自然是潰不成軍。

當資本對朝鮮的滲透越來越強,相當於整個朝鮮都在給大明打工。而且待遇還比大民工人要低上一等,很多緊缺資源在商業掠奪的環境中不斷向外流失。最明顯的就是朝鮮的女人開始產生嫁到大明去享福的觀念,越來越多朝鮮女人嫁到大明。

同時朝鮮的資源也在流失,森林、礦產等等資源在持續的流失。

除此之外大明還在壓榨朝鮮的人口紅利,一船接一船的朝鮮勞工被成群的運往海外殖民地開荒。同時朝鮮的農業也在往經濟作物種植方麵發展,棉花種植業正在不斷發展,而糧食種植規模卻在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