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第二代新軍(1 / 3)

天啟十一年秋季,中蒙雙邊貿易又到達了最熱鬧的時候,這個時候蒙古人將大量的羊毛、皮革集中運到邊境貿易點進行交易。

與此同時,蒙古人還出售給大明大量牛羊、馬匹,還有少量駱駝之類的牲畜。這些商品換取到了天啟寶鈔之後,又直接購買大明的各種商品。

天啟寶鈔已經成為雙邊貿易結算的貨幣,隻有蒙古人還存在貿易餘額的時候才會到銀行換成銀元帶走,不過蒙古人與大明的貿易基本上都是存在貿易逆差,蒙古人每年出口到大明的‘外彙’,都被用於購買大量商品了。

茶葉、瓷器、棉布、錦緞、絲綢、蔗糖、鋼鐵製品這是蒙古人需求量最大的商品,特別是蒙古人在獲得了大量鋼鐵製品供應之後,生產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而蒙古人甚至還會從大明這裏購買糧食。

因為蒙古人發現,他們養殖綿羊,通過貿易購買糧食,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大明的糧食並不是很貴,反而是羊毛銷路很好。大明和蒙古的貿易並沒有在普通商品上賺取太誇張的利潤。

這讓蒙古人對雙邊貿易很歡迎,同時通過這樣的方式,蒙古人的需求也得到了滿足,不會輕易挑起戰爭。

真正的不平衡貿易,還是大明出口給蒙古的軍事裝備,價格依舊比較昂貴,但生產成本早就降低了。

這年秋季,大明又賣了三萬套騎兵裝備,蒙古人喜笑顏開,拿到了這三萬套騎兵裝備,蒙古已經武裝了八萬精銳騎兵。

林丹汗雄心大漲,有了這麼多的精銳騎兵,蒙古可以橫掃各國了。不過林丹汗對大明依舊存有一些忌憚,那就是大明的火器太犀利了。

上次戰敗還是給林丹汗造成了比較大的心理陰影,而且此時明國陸軍百萬,想要攻入明國關內那是比較困難的。林丹汗雖然野心膨脹,不過對大明的野心已經不是那麼強烈了。如果雙方能這樣貿易下去,倒也是不錯的模式。

但是林丹汗對中亞草原的野心卻是在膨脹,此前因為受到大明的警告,林丹汗放棄了占據中亞草原,然而此時軍事力量進一步增強,林丹汗也開始膨脹了,對中亞草原垂涎欲滴。

與大明的貿易,確保了蒙古的糧食供應問題,使得蒙古不用擔心因為受災餓死人。這讓蒙古的人口開始出現不斷增長的趨勢,蒙古也需要向外擴張了。

貿易結束之後,林丹汗隨即製定了來年開春的擴張計劃。

“明年我們要占領中亞那些明國還沒有占領的地區,如果明國人不同意,我們就擺出強硬態度,看誰先撐不住。”林丹汗決定道,以如今蒙古這樣的實力,大明還要征伐蒙古的,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即便大明有十萬精銳騎兵,依舊比蒙古的實力要強大很多。

林丹汗這是希望大明投鼠忌器,而且大明也隻是占領了中亞一小部分地區,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占領,蒙古進入並不需要直接和大明發生軍事衝突。

林丹汗也希望通過這麼一場軍事行動,來摸清楚大明的底線。若是大明態度強硬,大不了先退一步,繼續積累實力。

不過林丹汗不知道的是,明國皇帝此時研究的黑科技已經有了眉目。

經過一番努力和不斷的改進,軍工廠此時已經製造出了可以用火藥氣體使槍完成開鎖、退殼、送彈、重新閉鎖等一係列動作的槍械,實現了單管槍的自動連續射擊,並減輕了槍的後坐力。

設計核心原理和構造已經攻克,具體設計依舊在不斷改進。

針對槍管過熱的問題,朱由校又讓研究人員在槍管上加裝了一個水冷套筒,同時帆布鏈彈也被應用了上去。

於是第一挺類似‘馬克沁重機槍’的重機槍終於成功問世,不過在不少細節方麵,和馬克沁重機槍還是不盡相同的,但在核心構造上卻是差不多。設計並不完全成熟,這種機槍還是時不時的可能發生故障,但大體設計已經沒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