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四年,春季結束。
內閣宣布湖廣、淮河流域納入改革。
這個消息,直接產生了爆炸性的效果。在湖廣與淮河地區官場引發了一場大地震。該來的還是來的。
朝廷剛剛打贏了蒙古戰爭,將蒙古大汗林丹汗趕出了蒙古草原,天子挾威改革湖廣、淮河流域,頓時讓一群蠢蠢欲動的勢力嚇得不敢動彈。
特別是朝廷宣布這個消息的時候,軍隊已經通過火車輸送到了湖廣、淮河流域。其中更是派遣了一個步兵師駐紮鳳陽。那裏有明王朝的祖陵,是絕對不能亂到那裏的。
鐵路已經修到了湖廣和淮河流域,可以過去。不過鐵路並未跨過長江,長江大橋還沒修起來。
從蒙古撤下來的野戰軍,直接就投入湖廣和淮河地區,也就是安徽、江蘇長江北部地區。
而長江以南,隻有湖廣全麵納入改革。即湖北、湖南都將這次被納入改革範圍。
軍隊一過去,官員也陸續過去了。
改革是從行政改革率先開始的,與此前其他省份的改革不同的是,這次改革吏部和都察院直接開始查腐敗。
此時的漢皇黨,不是誰都能進的。
一場官場大地震,直接在湖廣和淮河區域產生。大量腐敗官員被揪了出來,被投入了牢獄之中,家產也被朝廷抄沒。
顯然這場改革,對於湖廣和淮河流域的官員來說,簡直就是一個災難。如今當官的,哪個屁股幹淨的?
即便是那些屁股幹淨的,也是家裏有錢的官員,基本上都是經商家庭。這些經商家庭的官員,在改革之後也得卷鋪蓋滾蛋。
不過朝廷也不是幹淨殺絕,對於那些悟性良好,願意配合朝廷改革,而且也不是貪得那麼厲害的官員,朝廷還是予以保留的。畢竟一場改革,也不可能把那裏的官員全部都換光了,還是得留下一些保障秩序的。
所以朝廷一般派遣官員過來,一邊查腐敗問題,一邊吸納官員。
行政改革在軍隊的坐鎮之下,進行得非常順利。沒有哪個官員能夠抵抗得了的,他們手上又沒有軍權,更是不敢明目張膽的造反,隻能被朝廷如同捏泥巴一樣,想怎麼捏就怎麼捏。
不順眼的滾蛋,順眼的留下。
被查出貪腐下獄的,基本上都是肥豬。貪得夠肥了,自然是宰了劃算,即能夠大快人心,又能補充國家財政。
一陣雞飛狗跳,百姓拍手稱快。
朝廷派遣的官員到達湖廣和淮河地區,很快就讓地方行政之風為之一變,官府效率變高了,同樣也變得更加清廉了,不過管的事情也多了。官員數量和地方官府可以抽調的武裝力量也增加了。
各種各樣的新部門,負責稅收的地稅、國稅,還有教育、水利、民政、森林、農業、工商、交通等等地方部門紛紛成立,這在過去地方是沒有這些部門的,地方基本上高度自治,行政成本超低。
明王朝能夠以超低的財政收入維持這個國家不崩盤,主要就是依靠超低的行政成本。
不過現在朝廷已經不搞那種模式了,而是采取更為精密的行政管理模式,對地方也不再讓地方勢力進行高度自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