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長江以北皆新政(1 / 3)

湖廣絕對是改革中的一塊硬骨頭,難啃得很。湖廣之地,特別是湖南,民風普遍比較彪悍,曆來是反抗外部入侵的生力軍。

但是當地的地主,在反抗農業稅改革的時候,同樣也彪悍了一把,下鄉丈量土地的公務員被打得鼻青臉腫,工作一時半會難以展開。

農業改革被迫陷入停頓。

朱由校的政策一下來,湖廣漢皇黨官員隨即開始執行,很快就拉攏了一大批願意改革的地主。由國企出資金、技術,地主出土地,成立合資農業墾殖公司,將土地中的人口釋放出來,采取最大效率模式的農業生產。

同時集中打擊武裝力量,打擊一批抗法地主,一律被抓起來拘留。那些鬧得特別凶的,則抓起來判刑。

還有一大批,則是暫時沒去管的。

另外政府加大宣傳力度,號召地主成立農業公司經營土地。

之所以要成立農業公司,主要是為了將農業生產模式改變過來,從而將人口從土地中得到釋放。

在朝廷十幾萬大軍的坐鎮之下,湖廣地主抗法倒是沒有進一步醞釀成叛亂,而且在朝廷的暫緩政策下,局勢倒是很快穩定了一些。

朝廷也不需要馬上就完成湖廣地區的農業稅收改革,可以一步步慢慢來,持續把人口釋放出來,並不影響目標。

每個州縣,都是先集中武警之類的力量,先解決當地的刺頭地主,展開殺雞儆猴的活動。

而在省級,則集中力量先解決某個州縣的地主抗法問題。

同時又拉攏一批、孤立一批。

還真沒幾個人敢造反的,頂多就是抗法。畢竟朝廷剛剛征服蒙古,前線大軍直接調到改革省份。

隻有傻蛋才會這個時候跳出來高舉造反大旗。

戶籍改革也正在進行,朝廷的建設款,以及國企的投資陸續到達,開始在改革地區建設城鎮基礎設施,以及水利工程。

湖廣、淮河地區的百姓,馬上就獲得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因為改革取消了徭役,到工地上做事都是有工錢的。

城鎮之中失業人口首先被解決,接著是農村釋放出來的農業人口,也被這些建設活動所消化。

水利、鐵路、公路、電報等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馬上就改善了民生。

湖廣是重要的商品糧產區,這裏的商品糧可以通過長江水運運往江南,如今更是可以通過長江北岸的火車運往北方。

水利工程是湖廣改革能種修建規模最大的工程,同時鐵路也是一個重要工程,計劃修建一個完善的鐵路網,通網各個州縣。

公路係統同樣也在建設,不過建設規模沒那麼大,更多是地方政府進行公路建設。主要是用來改善鄉鎮交通。

電報自然是要全麵鋪設的,行政之類的已經離不開電報了。

另外就是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城鎮排水係統,以及住房什麼的,都是需要大量工人。

銀行的錢是比較充裕的,可以大量貸款給地方政府和國企,利率都是最低的。

國企資本則大量湧入湖廣,一方麵是參與到湖廣的農業生產,一方麵則是掌控湖廣的商品市場。

銀行網絡在湖廣各州縣全麵鋪開,改革展開之後,紙幣開始成為流通貨幣,而銀兩、銀元則不再直接用於市場交易。

國企商品大量湧入湖廣,進一步將湖廣市場占據。

湖廣這個地方的工商業不是那麼發達,本身商品不多,被擠壓掉的市場份額主要是江南地區的商品。

這場改革,可以說對湖廣地區的農村自然經濟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過去江南商品經濟泛濫,但沒有泛濫到如今國企商品的這種程度,隨著鐵路修進各地,各種商品都會降低運輸成本,進而對農村自然經濟造成巨大的衝擊。另外農業稅改革,讓地主被迫改變生產模式,佃戶大部分都將離開土地,進入城鎮成為工人。

而朝廷需要的也就是衝擊農村自然經濟,如果是過去的明王朝,衝擊農村自然經濟簡直就是找死的舉動,因為過去的明王朝的統治體係就是以農村自然經濟為基礎的模式,一旦農村自然經濟崩潰,無力安置離開農村的人口,就會產生巨大的社會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