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四年,大明各地的開發還在持續。隨著湖廣和淮河流域地區的人口被逐漸釋放出來,移民人口變得十分充足。
大量的人口,移民到了東北、西域等地區。
人口開始上升,資源得到了逐漸開發。同時向海外移民也在持續進行,特別是向北美洲移民的人口,如今已經達到六萬多人了。
這六萬多人口在金山灣附近開墾土地,糧食能夠自給自足,能夠產出的商品就是棉花。
澳洲的移民人口數量則增長到了五十多萬人,各地都在開發農場和牧場,以及礦山。並且也開始計劃修建鐵路,並將下一個重點發展的項目確定為礦業。
澳洲有大量富鐵礦,這是大明本土非常稀缺的資源。大明的蒸汽船數量增加之後,就可以把這些富鐵礦運回本土冶煉。當前因為船隻噸位還比較小,還是以帆船為主,所以海外礦業發展並不是太好。
而被大明所占領的印度孟加拉地區,大明則派遣了不少官員過去管理,一開始對這些地區的管理還有點混亂,不過逐漸也適應了下來。在明軍的武力支持下,大明在孟加拉地區轟轟烈烈的展開了一場消滅種姓製度的改革行動。
這一改革行動,很快就引起了整個印度地方土邦的排斥,那些千年世家都將明王朝視之為威脅他們地位的存在。
不過印度戰敗之後,一時半會也不敢跳。貿易協定畢竟已經簽了,所以大明的商品還是湧入了印度市場。
大明很少從印度進口商品,更多的是進口印度的各種原材料。印度的耕地很多,足有二十多億畝,能產出的原材料非常豐富。
龐大的貿易利潤很快就爆發了出來,大明從印度買入棉花,然後加工成棉布之後再賣回去。一進一出,馬上產生巨大的利潤。
特別是大明將紡織廠建到了孟加拉,紡織利益頓時變得更加恐怖。孟加拉這裏有最廉價的工人,而且就粘著印度,運輸距離大大減少。
在大明的棉布衝擊之下,原本繁榮的印度紡織業,逐漸蕭條了下去。已經出現了大批失業的紡織工人,為了求生,這些失業的印度紡織工人隻能湧向孟加拉。
因為孟加拉在大明的管理之下,起碼餓不死人。
大明在孟加拉沒有對這些印度人進行橫征暴斂,而且經過一番鐵血改革,地方世家被大明當成肥豬宰了。製度基本上都是使用本土的新政模式,這樣的改革雖然成本高一點,但是對那些印度百姓來說,日子是好過了不少。
大明官方在孟加拉組織人力修建水利、道路和城鎮基礎設施,也提供了許多工作崗位。
隻不過,這些印度人的工錢和本土相比,實在太低了。而且因為不斷有人口湧入這裏,導致孟加拉的勞動力極為豐富,產生了大量的人口紅利。源源不斷湧入的人口,也導致了工錢漲不上去的問題。
如果是在大明本土,如今戶籍遷移是受到一定限製的,就是為了避免一些落後地區的人口瘋狂衝擊發達地區的經濟秩序。當然這種限製不是完全的把門關上,而是要在某個城市工作幾年之後才能拿到戶籍。
另外經濟落後地區的人口,可以直接移民到朝廷鼓勵移民的地區,直接就能獲得戶籍,同時還能獲得資源配置。
這樣的政策,確保了正常秩序。
後世采取這種製度的國家不少,中國、俄羅斯、南非這些國家都是采取類似製度。其中南非布爾人的種族隔離政策,實際上就是把南非分割成若幹個內部的‘國家’,然後中央政府變成‘聯合國’模式。這樣的政策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玩過火了。
當時的南非在布爾人的發展之下,一躍成為發達國家,不管是白人還是黑人,利益實際上都有一定保障。不過南非樹大招風,本身有鑽石、黃金這些自然資源的龐大利益,各國自然想要把南非給殖民了。
然後曼德拉就出現了,把國家利益能賣的都賣了,布爾人也被趕出了南非,有錢移民的都走了,沒錢移民的則進貧民窟裏去了。
對於曼德拉如此‘無私賣國’的家夥,各國還能說什麼呢?隻能給他熱烈鼓掌了,然後蜂擁而入,瓜分南非利益。
這種戶籍管理製度,區域人口壁壘,實際上是一個不錯的政策,隻不過南非種族膚色差異太大,布爾人玩過火了,想要在內部搞出一個小世界,分成白人國家和黑人國家,實際上也有一定的種族歧視。
孟加拉地區因為人口的不斷湧入,這種區域保護就不存在了,人口紅利變得非常高,但對於生活在孟加拉的印度人來說,就不是那麼美好,競爭太激烈了,那麼低的工錢,你不幹有人願意幹。
得利的,自然就是大明資本。
大明隻向孟加拉輸出技術型人才和管理人才,要麼就是過去從事商業活動的,髒活累活都是那些印度人幹了。而且孟加拉地區的戶籍變動是管理最嚴的地方,那些印度人想要移民到大明其他省份很難,避免了這裏的人口衝擊大明其他省份。
孟加拉將成為大明人口紅利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省份,因為這裏正在不斷從印度身上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