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生育對於大明來說確實是很有必要的,經過皇家科技學院多年來的不斷發展、研究,此時大明的農業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養活更多的人口根本不是問題。
至於小冰河時期氣溫下降導致農業生產混亂的問題,也通過擴大耕地資源總量、修建水利設施等方麵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同時大明的醫療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大明在外科手術方麵的技術已經很靠譜了。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人口絕對是一個重要因素。至於人均資源等等,雖然一定程度上確實會減少,但隻要這個國家的勞動力素質能夠比其他國家強大,擁有競爭力的條件下,這個國家根本窮不了。
中國的勞動力素質,那絕對是世界最高水平的存在。
所以中國是絕對不怕人口多的,隻有人口多了,產出的財富才會多,國家力量才會更加強大。
未來就算是地球人口多到上百億,實際上也有辦法養活的,什麼工廠農業、海洋農業,甚至是太空農業,無非就是科技進步的問題。
人口恰恰也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而增長的,人口多到一定程度會被餓死,就像是人被尿憋死一樣。
什麼計劃生育,那玩意完全不靠譜。
於是在天啟十五年,朱由校又下了一道聖旨,即鼓勵百姓多生多育,同時朝廷給予一定的撫養補貼。
要想人口多,首先要讓老百姓生的起娃,而大明此時還是問題重重,財富差距一直很大,貧者無立錐之地,富者阡陌連綿。貧窮的老百姓很多連媳婦都娶不起,更別說多生孩子了。所以下一道聖旨,每個月給那些兩胎以上的家庭補貼點錢,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另外一個就是大明此時雖然在搞工業革命,但畢竟還是一個農業為主的狀態,土地兼並問題依舊嚴重,而朝廷對地主的征稅遞增製度,也隻能夠抑製土地兼並,並不能消除土地兼並,達到土地均分的狀態。
中國人篤信正義,也是最好鬥的,為了正義和公平會前仆後繼的參與鬥爭。當一個朝代已經無法給普通百姓提供相對的公平的時候,就會失去天下民心,然後走向死亡。而對於曆朝曆代來說,公平這個詞彙是與土地掛鉤的。
縱觀中國曆史,曆朝曆代每一個能夠延續兩三百年的王朝,哪一個不是完成了土地均分的?
而那些沒有做到這一點的王朝,又有哪一個是長命的?
在中國人的觀念裏麵,皇帝作為天子,但天的兒子有很多,做不好就換一個唄!找一個能夠順應民意的天子上台。
要說民主,實際上中國老百姓在曆史上不知道翻身做主過多少次了,也不知道推翻了多少個王朝、昏君。而西方人民,有史以來就一直沒有擺脫奴隸製,就算是資本主義時代,依舊是奴隸製的升級版,讓中國人學西方那些沒有翻身做主過的人的民主,實際上極為可笑。
明王朝兩百多年國祚下來,就像是一艘破船,朱由校重生以來修修補補,此時算是暫時穩住了大局。
但是均分土地方麵,卻是棘手無比。不過對於老百姓來說,他們要的公平,本質上就是自己的勞動成果不被巧取豪奪,所以本質上也不全是土地這種生產資料的問題。
“當前的農業稅收製度,對於遏製土地兼並還是有效的,而且資本運作起來的話,可以讓農業走向現代化。而大明現在正在進行的工業革命,已經發展到了第二個階段和第三個階段的開端。這時候的公平,就需要靠國企來承擔,由國企壟斷重要產業,避免民資控製社會資源,從而讓朝廷有足夠的財力做好財富分配。”朱由校很快把問題理清了。
均分土地也不完全靠譜了,現在大明正在進行工業革命,人口應該從土地向工廠轉移的時候,這個時候均分土地就是把人口重新禁錮在有限的土地上,而且也不利於未來的農業現代化。
而且當前土地盡管存在兼並的問題,但卻不能走無腦的收租路線,隻能成立農業公司對土地進行經營,而且需要繳稅。
農業公司和家庭農場未來成為土地經營主力,對生產力的提高有巨大的效果,資本在逐利的天性下,隻能不斷的通過提高農業生產技術來提高盈利。
同時又有一大批國有農場,則是國有資本進行運作,能夠保障糧油、棉花等作物的生產。
而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則投入工業生產等領域。
那麼重點的問題,就是保障工人的勞動所得,朱由校隨即召開了一次會議,商討製定一個詳細的《大明勞動保障法》,法定工作時間為8個小時,超過時間需要加薪,同時製定出了一套五險一金製度。
五險一金,也就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及住房公積金。
五險一金的體係建設,很快就在天啟十五年展開,多個部門紛紛成立,將五險一金的體係陸續建立了起來。
與此同時又成立了《大明人壽保險公司》和《大明平安保險公司》兩家國有保險企業,接受全社會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