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商湯滅夏建國的曆史地位(1 / 1)

約在公元前17世紀,一個以鳥為圖騰的氏族——商在黃河下遊崛起,據傳說,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後代之一契,到首領成湯時期,商族迅速崛起。湯以德為政,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輔佐下,開始了伐桀的戰爭。先消滅了個葛、韋、顧、昆吾等夏的盟國,剪除了夏桀的羽翼,後又在有娀之墟與鳴條兩次大敗夏桀軍隊。成湯回師亳邑後,便正式即位為王,各路諸侯前來朝賀,商王朝正式建立。商朝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二個王朝,與夏、周並稱為中國的“三代”,在中國曆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商湯在位十二年而死,死後由外丙即位。自外丙經中壬至太甲幾代執政時間都很短,商朝的大權實際掌握於伊尹手中。太甲即位後,不遵先法,胡作非為,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及至悔過,伊尹又親迎太甲回來繼續執政,商的統治又呈現出清明氣象。商王朝經過六百多年的發展,在政治、經濟以及科學等各方麵都比夏代有了長足的進步。從考古出土的殷墟遺址來看,商朝已完全脫離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遊牧而改為定居。在殷墟中還出土了大量的占卜龜甲及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等物品。其中,在安陽發現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這說明商朝的的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而在占卜龜甲上發現的甲骨文,被普遍認為是商時代的文字,這是我們今天可以識別的最早的中國象形文字,為我們今天研究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商朝是我國奴隸製國家的形成和發展時期。其勢力範圍不斷擴大,開辟了我國古代第一個拓疆時代。商湯在位時,商王朝的勢力已遠播西方氐、羌部落。“昔有商湯,自彼氐羌”,初步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活動疆域,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係,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礎;在經濟上,生產工具從骨器、蚌器、石器發展到鑄造完美的青銅器;農業生產得到較大的發展,從僅有少量的剩餘到“千斯倉”“千斯箱”的儲備;商品經濟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形成以都邑為中心的商品生產和交換市場及比較統一的貨幣,使社會生活有了較大的發展;在政治上,確立了以君主為核心的王權專製,從王國到諸侯國,按地區建立起層層的政權機構,並劃分明確的等級,由大大小小的奴隸主世代相襲地把持各級政權,這種宗法和等級製度長期影響著中國古代社會;在思想領域,形成宗教神學思想體係,將天說成是自然與社會的主宰,以證明王權神授,論證自己的統治是合理的和神聖不可侵犯的,並且利用宗教觀念來配合暴力統治;在行政管理上,國家行政管理體係不斷完善,形成以王為首貴族政體,建立了一套以中央為內服官(在王國直接統治區內為王室服務的官)、以地方為外服官(在王國直接統治區外分封的諸侯和為諸侯服務的官)的內外服官體係。商朝是我國奴隸製國家的形成、發展時期,居於承上啟下的階段。商朝的政治演變、經濟發展、文化的形成對於我國民族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後代的發展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夏、周兩朝共同兼容不同民族文化、融合周邊民族文化,不斷壯大華夏文化,融合其他民族的形製,奠定了華夏文明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