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姬與江姬爭為後
【原典】
陰姬與江姬爭為後。司馬憙謂陰姬公曰:“事成則有土子民,不成則恐無身。欲成之,何不見臣乎?”陰姬公稽首曰:“誠如君言,事何可豫道者。”司馬憙即奏書中山王曰:“臣能弱趙強中山。”中山王悅而見之曰:“願聞弱趙強中山之說。”司馬憙曰:“臣願之趙,觀其地形險阻,人民貧富,君臣賢不肖,商敲為資,未可豫陳也。”中山王遣之。
【譯文】
陰姬與江姬爭著要做中山君的王後。司馬憙對陰姬的父親說:“立後的事情如果成功,您就能擁有封地統治人民;如果不成功,恐怕連性命都保不住。想要使事情成功,為什麼不來見我呢?”陰姬的父親叩頭說:“事情果真像您說的那樣,不用說我也會事先向您道謝。”司馬憙就向中山王上書說:“我已經有了削弱趙國強大中山國的辦法。”中山君很高興,接見了司馬憙說:“希望聽聽使趙國弱中山強的計謀。”司馬憙說:“我希望到趙國去訪問,察看那裏的山川險阻情況,了解那裏的百姓的貧富,君臣的賢明和無能,比較敵我力量作為參考,而不預先妄言。”中山君於是派司馬憙到趙國去。
【原典】
見趙王曰:“臣聞趙,天下善為音,佳麗人之所出也。今者,臣來至境,入都邑,觀人民謠俗,容貌顏色殊無佳麗好美者。以臣所行多矣,周流無所不通,未嚐見人如中山陰姬者也,不知者特以為神。其容貌顏色,固已過絕人矣,若乃其眉目準頞權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後,非諸侯之姬也。”趙王意移,大悅曰:“吾願請之,何如?”司馬憙曰:“臣竊見其佳麗,口不能無道爾,即欲請之,是非臣所敢議,願王無泄也。”
【譯文】
司馬憙拜見趙王說:“我聽說,趙國是天下擅長音律,多出美女的國家。現在,我來到趙國,進入都城邯鄲,聽了民歌,看了風俗,從人們的容貌麵色上看,並沒有見到什麼美麗漂亮的女子。我到的地方不少,周遊各地無所不到,從未見到過像中山陰姬那樣的美人。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她是仙女,她的美豔不是語言能形容的。至於那眼眉、鼻子、臉蛋、眉宇、額角,真是帝王之後的容貌,絕不該是諸侯的姬妾。”趙王的心被說動了,高興地說:“我想把她索要來,怎麼樣?”司馬憙說:“我心裏覺得她太美了,嘴上不知不覺就說出來了,您想把她索要來,這可不是我所敢議論的,希望大王不要泄露出去。”
【原典】
司馬憙辭去,歸報中山王曰:“趙王非賢王也。不好道德,而好聲色;不好仁義,而好勇力。臣聞其乃欲請所謂陰姬者。”中山王作色不悅。司馬憙曰:“趙,強國也,其請之必矣。王如不與,即社稷危矣;與之,即為諸侯笑。”中山王曰:“為將奈何?”司馬憙曰:“王立為後,以絕趙王之意。世無請後者,雖欲得請之,鄰國不與也。”中山王遂立以為後,趙王亦無請言也。
【譯文】
司馬憙告辭回到國,回報中山君說:“趙王不是一個賢明的君王。他不重視道德,而喜好聲色,不講求仁義而喜好勇武。我聽說,他竟然還想要陰姬。”中山君臉色一變,很不高興。司馬憙說:“趙國是強國,趙王想要的就一定會要。大王如果不給,那國家就危險了;如果給了,又要被諸侯們恥笑。”中山君說:“那該怎麼辦呢?”司馬憙說:“大王可馬上立陰姬為王後,以此斷了趙王的念頭。世上決沒有要人家王後的道理。即使想要,鄰國也不會讚同。”於是中山君就立陰姬為王後,趙王也沒有再提出要娶陰姬的事。
中山君饗都士大夫
【原典】
中山君饗都士大夫①,司馬子期在焉②。羊羹不遍,司馬子期怒而走於楚,說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隨其後者,中山君顧謂二人:“子奚為者也?”二人對曰:“臣有父,嚐餓且死,君下壺飡餌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來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歎曰:“與不期眾少,其於當厄;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飡得士二人。”
【注釋】
①都士大夫:指都城中的士大夫。
②司馬子期:人名,中山人,後到楚國為官。
【譯文】
中山君設宴款待國都的中的士大夫,司馬子期也在邀請之列。分羊羹時沒有分給司馬子期,他一氣之下跑到了楚國,說服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逃跑了,有兩個人手提著戈跟隨在中山君的後麵,中山君回頭對兩人說:“你們是幹什麼的?”那兩個人回答說:‘我家老父,曾經餓得快死了,您賜了一壺熟食給我們父親吃。父親臨死時說:‘中山國一旦有難,你們一定要為中山效死。’所以我們來為君王效死報恩。’中山君感慨地仰天長歎說:“施恩不在多少,而在於處在他遭受困厄的時候;怨恨不在深淺,而在於是否傷了人的心。我因為一杯羊羹導致亡國,而因為一壺熟食得到兩位為國效死的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