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問題
中英《南京條約》和《虎門條約》都沒有提及鴉片貿易問題。唉,這個引起戰爭的禍源,天朝的欽差大臣們在談判的時候都不好意思甚至不敢提及呢。
首先提及這個禍源的,乃是英方談判代表璞鼎查,時間是1842年8月26日,即《南京條約》簽訂的前三天。彼時,中英雙方見麵談判。談判前先開吃。據利洛的《締約日記》載,中方上的食品太多了,英方吃了個肚兒圓,並且直感歎“人類的食量究竟有限”。耆英本人更是“為了表示致敬”,要求自己的幹親家璞鼎查爵士張開嘴,他好拿著糖餞梅子往人家嘴裏扔。利洛說,耆英手法靈巧(估計是這些皇親宗室天天在家練這招來著,我們現在的窮百姓也有練的,比如買兩塊錢的廉價的爆玉米花,用手拋向空中一個,然後張開血盆大口接住,自己把自己當小狗逗著玩兒),姿式卻像近視眼老太穿針引線似的(技術過關,就不要挑人家的姿式了)。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璞鼎查想抗議,最後發現抗議無用,隻好乖乖地張大嘴,任由耆英在他嘴門上練習投彈戰術(唉,如果鴉片戰爭比的是往嘴裏投糖餞梅子的功夫,那清政府準贏)。
“糖衣炮彈”過後,談判。雙方在和諧親切的氣氛中就《南京條約》各項條款交換了意見,一切搞定之後,璞鼎查發話了。說:“現在一切問題都圓滿的解決了,我願意就這個題目說幾句話——這就是關於引起這次戰爭的最大的原因。”璞鼎查當然指的是鴉片貿易。不過他沒想到,此話一經譯出,中方代表聽明白後,一致表示不願再提這個問題。無奈,璞鼎查隻好告訴他們,“這隻是當作私人談話的題目”。於是,中方代表有了“興趣”:“他們急切的詢問英國方麵因何不禁止在英國屬地內種植鴉片?因何不嚴加禁止這害人的貿易?因何對中國如此不公道?”璞鼎查回答說:“這是不合乎英國憲法的,這是做不到的。
”並且說:“即使英國政府用專製的權力禁止鴉片的種植,對中國亦毫無益處。中國人不將吸煙的習慣徹底掃除,這隻能使鴉片的貿易從英國手中轉到別國手中去。事實上,鴉片問題應由你們自己負責,假使你們的人民是具有道德品質的,他們絕不會染此惡習;假如你們的官吏是廉潔守法的,鴉片便不會到你們國中來。所以在我們的領土以內,鴉片種植的前途,主要的責任是在中國,因為幾乎全印度所產的鴉片全銷於中國,假設中國人不能革除吸食鴉片的惡習,假設中國政府的力量不能禁止鴉片,那麼中國人民也要設法得到鴉片,不管其法律如何。因之,若將鴉片的入口,使之合法化,使富戶和官吏都可參加合作,這樣便可將走私的方便大加限製,下便人民,上裕國課,豈不甚好?”
璞鼎查一番說辭之後,中國代表們都承認他說得“言之成理”,但是一致表示大皇帝不會聽從這個議論。璞鼎查為了讓中國代表明白,自己這番說辭並不是為了讓英方“沾什麼利益”,所以他簡易地講了英國從野蠻到現在這麼富足文明的簡史,總結說:“英國勃興的主要原因是自由的製度和商業,二者使得英國強大重要。”《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鴉片戰爭》第五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13-515頁)問題是,雞遇上了鴨,天朝代表能聽懂什麼“自由”呢?天朝政府存在的前提條件,就是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