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西征戰役作戰原則(一九三六年七月十四日)
德懷同誌:
甲、在對敵兩團以上兵力作戰時,似宜集結更優勢之兵力,期於一舉消滅之。
乙、在作戰條件不具備時,不妨再引退些,把敵誘至條件具備之情況下,以便一舉消滅,這裏須要更多的忍耐性。
丙、擴大與訓練部隊,使紅軍生息強大,造成將來戰略上大反攻之主要的條件。
丁、對何柱國指揮“進剿”之東北軍,宜決定消滅其一部,這樣做不會妨礙大局,反有利於大局。
戊、對西征以來的整個指揮,我都是同意的。以上條件,在你的過去部署中大概都包括了,現提出來,請特別考慮一番。
澤東
十四日十七時
二、對戰略計劃的意見(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三日)
德懷同誌:
電悉。依據昨告戰略計劃,一方麵軍八月至九月中旬仍以訓練生息為宜,同時求〔得〕部分擴紅,鞏固現有根據地,形成強有力的中心力量。給養不足,正向李毅商借,準備九月中旬以後向西出動一步,仍以休養訓練擴紅擴地為目的,對東北軍何、董二部放棄打的企圖,全力進行統一戰線。二、四方麵軍甘南任務完成後,九、十月間北上時,一方麵軍以軍容壯整之姿態與之會合於固原、海原地域,這個步驟似較穩妥。二、四方麵軍之敵僅為毛、王二部,其力足以勝也,如何?盼複。
致朱、張戰略電,請抄轉左、聶、徐、程四人。
澤東
八月十三日
三、冬季前第一第二第四方麵軍的行動方針(一九三六年八月三十日)
朱張任同誌:
關於冬季以前一、二、四方麵軍的行動方針,我們有下列意見:
甲、情況
(一)日本向綏遠有急進勢。
(二)全國民眾抗日運動有更大發展。
(三)廣西與南京的鬥爭尚未解決,估計蔣在西南問題解決後出兵到西北時,尚有兩個月左右時間。
(四)成都感日近萬民眾暴動,打死日人二,打傷日人二,日本有借此大舉壓迫中國之勢。
(五)南京抗日、聯日兩派鬥爭頗烈。
(六)胡宗南之鍾鬆旅開始由鄭州向蘭州開。
(七)蔣介石有於西南問題解決後,分化東北軍,撤換張學良之企圖。
乙、我們的基本方針
(一)迫蔣抗日,造成各種條件使國民黨及蔣軍不能不與我們妥協,以達到兩黨兩軍聯合反對日本的目的。
(二)緊密地聯合東北軍,並進行西北其他各部的聯合談判,造成西北新局麵。
(三)反對日本截斷中蘇關係的企圖,準備冬季打通蘇聯。
(四)發展甘南作為戰備根據地之一,同時鞏固與發展陝南蘇區,使之成為另一戰略根據地,與陝北、甘北相呼應。
(五)迫使胡宗南部停止於甘肅以東。
丙、九至十一月的具體部署
(一)一方麵軍主力占領海原、靖遠、固原及其南北地區,一部保衛定邊、鹽池、豫旺環縣蘇區,一部保衛陝北蘇區,另一部保衛關中蘇區(涇水、環水、洛水之間)。
(二)四方麵軍占領臨潭、岷縣、漳縣、渭源、武山、通渭地區,盡可能取得岷、武、通三城,但岷州〔縣〕如無辦法奪取,則用少數兵力監視之。
(三)二方麵軍速向陝甘交界出動。首先插出王均防線之後,占領鳳縣、寶雞、兩當、徽縣、成縣、康縣地區,再與王均作戰。
丁、上述部署的利益
(一)一方麵軍主力出至海原、靖遠地帶,四方麵軍出至武山、通渭的結果:一麵使得李忠三個師有所借口,全部控製蘭州、定西地區,李仁、李義之一部得由平涼向西延伸,控製隆德、靜寧、會寧等城;一麵使得毛炳文離開蘭州,吸引之於隴西地區,相機給以打擊,吸引寧夏二馬部隊向中衛及以西地區,並相機給以打擊,使定、鹽、豫蘇區不受威脅。
(二)二方麵軍向東的結果:首先吸引鍾鬆旅地陝甘交界,使之無法西進;其次相機給王均打擊,再次把陝南蘇區與甘南聯係起來。
(三)三個方麵軍的行動中,以二方麵軍向東行動最為重要,不但是冬季紅軍向西北行動的必要步驟,而且在目前我們與蔣介石之間不久就將舉行的雙方負責人談判上也屬必要。此外,在保護甲軍與李毅,使不受蔣介石可能的打擊,以及解決給養補充問題,都是必要的。以上意見,請你們考慮見複。
育洛恩博澤
八月三十日
四、占領寧夏的部署(一九三六年九月十四日)
朱張任三同誌:
甲、國際來電,同意占領寧夏及甘肅西部,我軍占領寧夏地域後,即可給我們以幫助。
乙、胡宗南部第一師及四十三師、七十八師、九十七師,十號從長沙開動,先頭十八號到鹹陽,月底集中定西,其補充旅已由靜寧向定西開。其目的不外控製蘭州地區,妨礙甲乙兩軍打通蘇聯,使聯俄後蘇方接濟歸其壟斷,並於某種時機策應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