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錄記
皇上萬歲,國土清平,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伏聞上世高辛氏作九韶之樂,而始有鍾磬,孔夫子有盡善盡美之秤(稱)。前代創製立法,後輦纘承繼續。有靖城東地方乾鹽池右所南山,地名石圈兒,有二大元君、白馬大王二位方神,廟宇無有鍾磬,每逢朔望,不能彰神之靈應,醒人之癡迷。遂約我同人相商,月矢市□鑄獻鍾磬。約立女會善姓相隨,年積月蓄,善舍一錙一銖,值約數貫,方有□煉之價值,得遂寸誠於無愧。今將善男信女名字開列於後,以垂不朽雲爾,謹筆為序。
(以下人名略)
附:甘鹽池石圈古鍾考查記
早年聽說石圈村有一口大鍾,一直無緣去考查。2004年11月20日,我邀了幾位朋友去了一趟石圈。石圈位於海原縣西南,地處西華山西麓的群山中,原屬鹽池鄉,今歸西安鎮。在村民的引導下,我們見到了這口乾隆古鍾。古鍾懸掛在村北方神廟西側的崖洞裏,淳樸的村民幫我們擦洗古鍾,辨識銘文,我才抄錄了鍾上的全部文字。
這口古鍾鑄造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閏三月,距今260年。因忙於抄錄文字,忘了丈量鍾的大小。事後估計,鍾高1米左右,口徑80厘米左右,重量不詳。
石圈人視鍾為命,精心珍藏。“文革”中曾保存在地窖中,躲過一劫。可令人悲憤的是,在我們考查完後不久,這口古鍾竟被文物販子盜去了!今年夏天,當我從銀川回到海原,有人告訴了我這一不幸消息,使我追悔莫及。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古鍾背井離鄉,顛沛流離,不知流落何處,其命運令人憂心忡忡。今撰此文並公示銘文,期望發現古鍾下落者盡快轉告石圈人。但願古鍾早日回歸!
2006年閏七月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