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龍
為了更好地貫徹《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中提出的“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的戰略方針,國家教委於1987年11月18日在湖北沙市召開有佳木斯等11個中等城市參加的城市辦學方向研討會,提出中等城市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在切實保證九年製義務教育質量,提高青少年素質的基礎上,主要培養為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中、初級人才,並發揮中等城市對縣、鄉的輻射作用,中等城市應逐步建立起結構科學、層次合理的教育體係。1988年,洛陽、常州等9市的教育綜合改革方案出台。同年5月,國家教委決定在蘇州、無錫等6市進行德國“雙元製”職教模式引進試點,城市教育綜合改革拉開了序幕。
1989年8月25日,國家教委正式成立城市教育綜合改革領導小組,次月確定100個大中城市進行教育綜合改革實驗。隨後,各試點城市成立了由市長、副市長任組長,教育、人事、勞動、計劃、財務部門參加的教育綜合改革領導小組,城市教育綜合改革全麵展開。
這次改革的目的主要是對教育的內外部關係,目前和長遠的改革與發展目標,進行統籌規劃,全麵考慮,係統安排,從而推動城市教育及有關事業協調發展,形成互促互動的良性循環。因而其改革的內容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麵展開:(1)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城市教育工作,把教育放在突出的戰略地位。堅持從實際出發,逐步探索符合城市特點的教育發展與改革的路子,使教育同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結合,為城市輸送大批素質優良的勞動者和專業人才,促進當地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2)把教育發展與改革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中,使教育與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形成互相促進的運行機製;建立由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和有關部門參加的教育綜合改革領導小組,建立相應的地方法規和製度。(3)改革重點是中等教育及中等以下的各級各類教育,成人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包括高中後的短期職業技術教育培訓。(4)基礎教育實行政府分級辦學為主,企事業單位或其他社會力量辦學為輔的辦學體製;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堅持多渠道、多形式的全社會辦學的體製;同步改革畢業生就業製度和勞動人事製度。(5)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深化教學改革,全麵提高教育質量。(6)拓寬城市教育經費籌措渠道,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效益,厲行節約,增強教育自我發展能力。
1990年2月,國家教委指出,這項改革實驗,不僅限於“八五”計劃期間,至少要持續到20世紀末。此後,城市教育綜合改革進一步向深廣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