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在11世紀裏成為世界文明的中心,高度發達的經濟、開明的政治體製、先進的技術體係,無不向世人展示著一個高度的文明社會典範。而這個時代,中華大地上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天朝中心論失去了前提,代之而起是以澶淵之盟為代表的新型的平等國際關係。這時候的東方是個全麵勃興的階段。

——東方概略

史學家湯因比說:“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帝國。”從綜合國力來看,宋帝國是當時世界上的第一大國,是文化經濟高度發展的封建帝國。但讓人感到遺憾的是,盡管它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軍工體係,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技術,但這個帝國卻在軍事上一再失敗。最終,這個王朝消失在了曆史深處,成為一種夢幻。

美國《新聞周刊》2000年1月1日刊登了耶魯大學中國現代史教授喬納森·斯彭斯的文章,其中是這樣評價宋帝國的國際地位:上一個中國世紀是11世紀。當時,中國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國家。它的領導地位源於一係列的因素,從技術上的發明到工業企業的興起和管理良好的農業,從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試驗的傳統到對宗教和各種哲學思想的寬容。中國衰敗的原因在於它軍事上的軟弱,政府在一係列強敵壓境的時候不是直接與之對抗,而是設法用賄賂的辦法消除威脅。忍辱退讓的政策,證明是災難性的。如果中國可以證明它能有效地保衛自己的邊界,阻止外敵入侵,並恢複中國900年前曾經有過的那些積極特征,它就有可能再一次給一個世紀冠上中國的名字。除了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以外,也許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過這樣的業績。

宋時期是中原經濟大發展時期,宋大興水利,大麵積開荒,又注重農具改進,農業發展迅速。北宋時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經濟發展迅速,南宋時太湖地區稻米產量居全國之首,有“蘇湖熟,天下足”之稱。宋時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製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

宋代全國人口已超過一億五千萬,十萬戶以上的城市有五十個,其中臨安人口過一百二十萬,開封人口過一百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城市。

宋帝國已經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