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農抑商政策是中國曆代的基本國策。宋帝國是中國古代唯一長期不實行“抑商”政策的王朝,給予商人的政策環境比較寬鬆,嚴酷的抑商政策相對較少。隨著宋代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商人的經濟力量顯著增強,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最大的變化是商人被允許參加科舉考試和出任官職。宋帝國開創以來,即治坑礦、組織茶鹽開發。民間經濟受到刺激,突飛猛進,創造了空前的財富與繁榮。在宋帝國建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就號召人們“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宋太宗也曾下詔“令兩製議政豐之術以聞”,令官員們研究理財求富之道。宋神宗則認為“尤先理財”,發過“政事之先,理財為急”的詔令。這些政策導向使商業、錢莊業迅猛發展。
宋帝國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1077年,北宋稅賦總收入共7070萬貫,其中農業稅2162萬貫,占總收入的30%;工商稅4911萬貫,占70%。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經不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宋帝國已經走出農業文明,農業社會已經在向工商業社會邁進了。宋帝國的手工業中還出現了銅板印刷的廣告。比西方資本主義印刷的廣告要早300多年。最廣為流傳的就是蘇軾貶謫瓊州期間,經常到一家環餅店吃零食,看店東家是位年邁守寡老嫗,生意經營得一般,蘇東坡感觸其境遇覺得應該為她做做宣傳,就寫了一首環餅詩送老嫗,詩曰:
纖手搓來五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詩中描繪環餅製作之工,色彩誘人,並用比喻的手法來形容環餅的可愛之處,寥寥數句,環餅脆嫩宜人的特點和品質高貴的定位都顯現無遺。據說老嫗環餅從此美名遠播,一時門庭若市,堪稱廣告的經典。
沈括的貨幣流通速度論達到了現代貨幣理論水平。此外宋帝國已出現“小報”,是中國曆史上最早出現的非官方的報紙。
蘇東坡賦詩助老婦
因為經濟的空前繁榮,宋錢幣鑄造量非常大,如宋神宗時全國年鑄幣506萬貫。(唐朝最興盛的開元盛世年鑄幣不過32萬貫)。宋帝國的貨幣形式與種類非常豐富。銅錢、銀錠是宋帝國的本位貨幣。宋帝國銅幣和鐵幣並用,有些宋幣含有合金成分。此外還有些銀質錢幣。
宋帝國的錢幣無論是種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是中國古代曆史上最多最好的錢幣。宋幣上銘刻的文字書法優美,並且多為名家、皇帝手筆,篆隸真行草俱全,還包括古篆體、瘦金體。宋錢幣的製作工藝很高,種種精美的貨幣使人愛不釋手,宋錢是當時周邊各國最喜歡最堅挺的貨幣。宋錢成為南海諸國的鎮國之寶。雖然遼國、金國等國也仿製宋幣造錢,但在金國流通最多最廣的是宋錢。直到現在出土存世的宋錢還是最多的。在今天東到日本、西至歐洲、非洲的廣大地區都有出土。。
宋代貨幣
由於攜帶大批銅錢來往十分不便,在鹹平元年(998年)前後在四川地區民間出現最早的紙幣“交子”。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但這種紙幣隻相當於擔保的代幣券。宋帝國政府先後印刷發行的紙幣種類有交子、錢引、關子、會子等幾種類型形式。天聖元年(1023年)宋政府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個負責紙幣發行的官方機構“益州交子務”,這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的銀行。1024年宋政府開始印刷發行“交子”。這種“交子”銅板彩印,上麵印有鳥獸、花紋、圖案或故事等,異常精美。此種票據有如公債,分界發行。交子最初是以兩年為一界,發行新交子的同時廢止並回收舊交子,自熙寧五年(1072年)起,雖仍然是每兩年發行一界,但是每界交子的流通期增加到4年。交子的麵值為自1貫文至10貫文的固定麵值,以鐵錢為本,備有發行準備金,已經基本具備了近代本位貨幣的基本特征要素,使用範圍愈來愈廣泛。票據的使用更便利了商業的發展繁榮。
宋代貨幣
北宋崇寧年間,在江北、華北地區發行了稱為“錢引”的新式樣的紙幣,但是隻印了一界就因為流通不暢不能順利使用而停印。大觀元年(1107年)四川交子改稱錢引,交子務也改稱錢引務,開始大量印刷紙鈔發行,由於數量發行過大,引起了通貨膨脹,錢引嚴重貶值。大觀三年(1110年)限製發行量為天聖時的125萬貫左右,對流通地區也限在鐵錢行用的四川、陝西、河東地區,後又采取了受兌、停用舊錢引,增加準備金等多種方法,使錢引的價值得到恢複。南宋時期宋政府在杭州設立“行在會子務”專門管理印製“會子”。先後印造了一千文、兩千文、三千文、二百文、三百文及五百文六種麵值的會子。會子以三年為“界”,到期作廢,逾界造新換舊。從1171年到1240年,共發行了18界會子。後來政府規定17、18界會子可以永久流通。這是真正意義上由政府發行的紙製的純粹錢幣。紙幣逐漸代替了銅錢做為主要交換媒介。紙幣的流通發展對商業的高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