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十一月,晉上黨太守劉惇率領鮮卑兵進攻壺關(今山西長治北),漢鎮東將軍綦毋達被打敗。石勒、劉靈等領兵3萬對魏郡(治鄴城)、汲郡(治今河南汲縣)、頓丘(今河南濮陽北)等地發起進攻,各地塢堡50多壘被逼投降。石勒假借給予這些壘主將軍、都尉的名號,從中選出5萬強壯的人為漢軍。這樣,石勒的實力越來越大。
西晉永嘉三年(309年),石勒幫助劉氏沉重打擊了西晉,被劉淵封為安東大將軍,設府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僚屬。於是,石勒俘獲了魏郡太守王粹、冀州西部都尉馮衝,並將他們斬殺,還攻殺乞活赦亭、田禋等。同年三月,晉左積弩將軍朱誕投降劉淵,並告訴他晉都洛陽防守鬆懈,隻要攻打一定勝利。於是,劉淵將滅晉大將軍劉景任命為大都督、朱誕任命為前鋒都督,帶領部隊將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占領;緊接著他們又在延津(今河南汲縣東)打敗了晉車騎將軍王堪。劉淵為了能掩護太行山以東方麵的作戰,在四月命令石勒進攻巨鹿(今河北寧晉縣南)、常山(今河北正定西),後又攻擊冀州(治信都,今河北冀縣),共攻陷郡縣塢堡100多個,石勒的部隊達到了10多萬。
漢王劉淵去世後,太子劉和即位。劉聰又將兄長劉和殺死,當上皇帝。劉聰將石勒封為征東大將軍、並州刺史、汲郡公,持節、開府、都督、校尉、王等,石勒都沒有接受。劉聰為了讓父親劉淵的遺願能實現,他派遣河內王劉粲、始安王劉曜、征東大將軍王彌率領4萬軍隊攻擊晉都洛陽,同時石勒帶領2萬騎兵與劉粲在大陽(今河南三門峽市北)會合,於澠池(今河南洛寧西)將晉監軍裴邈打敗。
晉軍堅守洛陽,久攻不下,於是漢軍長驅直入洛川,兵分兩路:劉粲軍出轅轅(今河南登封西北),攻掠梁、陳、汝、潁地區(今河南中部、北部),陷壘壁百餘;石勒軍則出成皋關(今河南滎陽汜水鎮),進圍晉陳留太守王瓚於倉垣(今河南開封西北),石勒敗退到黃河北岸的文石津(今河南滑縣西南)。至此,漢再一次攻打洛陽的行動以失敗告終。
而此時,關中的部分流民遷移到了宛城(今河南南陽)一帶就食。晉朝廷詔令他們回故地,流民因為關中正鬧饑荒,都不願意回去。於是,當地官吏強行趕他們走。流民走投無路,於是在京兆人王如的領導下舉行起義,乘夜襲破晉軍。隨後,嚴嶷、侯脫等皆集結流民響應,進攻城鎮,殺晉官吏。流民軍迅速發展到四五萬人,活動於漢、沔及襄陽一帶。王如則自稱大將軍、領司、雍二州牧,在漢稱藩。
晉太傅司馬越因為洛陽的饑困情況越來越嚴重,於是召各地晉軍增援,但沒有一個前來支援的。晉征南將軍山簡遣部將王萬部應召趕赴京城,進至涅陽(今河南鄧縣東北),被王如打敗。王如趁勢縱兵大掠沔、漢地區(今河南西南部),進逼襄陽(今屬湖北),山簡保城自守。嚴嶷率軍攻城,山簡軍不敵退屯夏口(今武漢武昌)。不久,石勒率軍渡河,直趨南陽(今屬河南)。王如、侯脫、嚴嶷等雖然稱藩於漢,但害怕石勒來攻,占據其地,王如就與石勒結為兄弟,並厚禮賄賂石勒,讓石勒去攻侯脫。石勒正準備擴張自己的勢力,立即令軍士夜中吃飽飯,喂好馬,雞鳴時出發,天亮時直逼宛城。石勒攻克宛,殺侯脫。嚴嶷率部前來救援,見侯脫已死,因而降於石勒。石勒囚嚴嶷送於劉聰,盡並侯脫、嚴嶷之眾。石勒軍隊由於有了新的增員,軍勢更盛。於是又轉軍南攻襄陽,沿漢江而下,占領江西(隋唐以前,習慣上稱長江下遊北岸、淮水以南為江西)壘壁30餘座。旋還軍轉攻襄城,王如遣其弟王璃率騎兵2.5萬偽裝前來犒軍,想襲擊石勒,結果兵敗被殲。於是,石勒又再回軍到江西。王如軍因糧草告盡,於永嘉六年(312年)投降晉揚州刺史王敦,王很快被敦所殺。
石勒第一次轉戰和屯兵於江漢一帶,從永嘉四年十月到五年(301—311年)正月,經過了三四個月,他“蓋欲有雄據江漢之誌”準備駐守江、漢。但因軍隊中糧食缺乏,多種疾疫流行,並且琅邪王司馬睿又領兵來抗擊,石勒於是聽從了謀主張賓的建議,於永嘉五年正月領兵向北渡過沔水。二月,帶兵攻克了新蔡(今屬河南),將晉新蔡莊王司馬確殺死在南頓(今河南項城西);接著又對許昌(今河南許昌東)發動進攻,將晉平東將軍王康斬殺。
在永嘉四年十一月時,晉掌管中央大權的東海王司馬越眼看洛陽愈來愈危險,為保存自己的實力,他假借攻打石勒軍,企圖回到他的封國東海(山東郯城縣北)。於是他領著晉室重臣以及甲士4萬人,隻將右衛將軍何倫等留下以保護晉懷帝。晉青州刺史苟晞對司馬越的行為很不滿。晉懷帝司馬熾也對司馬越擅自領著部隊離開感到生氣,於是讓苟晞討伐司馬越。永嘉五年(311年)三月,司馬越死於項城。在死前讓太尉王衍給自己辦後事。晉廷朝臣、軍隊10餘萬人護送司馬越靈柩準備將他葬在他的封國。石勒得知此消息後,在四月帶領輕騎兵追趕到苦縣(河南鹿邑縣東)寧平城(今河南鄲城東北)。石勒命令騎兵從四方將晉軍包圍,並用箭射殺,10餘萬晉軍由於沒有統一號令,隻能慌亂逃竄,不是被射死就是被踩踏而亡,無人幸存。王衍與襄陽王司馬範、任城王司馬濟、西河王司馬喜、梁王司馬禧、齊王司馬超、吏部尚書劉望、豫州刺名劉喬、太傅長史庾等被俘。留守洛陽的左衛何倫、右衛李惲知道司馬越已死,便帶著裴妃、司馬越子司馬毗向東撤離。何倫與護衛軍到達洧倉(今河南鄢陵西北)時被石勒阻截,晉軍打敗,隻有裴妃、何倫幾個人安全逃離,石勒將司馬毗與宗室48王全部殺死。在寧平城的戰鬥中,石勒基本上殲滅了晉室僅剩的核心力量。
司馬越等人被消滅後,石勒帶領3萬精騎,從城皋關而入,與匈奴漢帝劉聰所派的劉曜、王彌等會師,共同進攻洛陽。六月,洛陽被攻陷,晉懷帝被帶至平陽,石勒仍率領部眾回到許昌(今河南許昌東)一帶。
石勒軍和王彌軍是是中原漢軍中勢力最強的兩支軍隊。王彌是東萊(山東掖縣)人,晉惠帝末年,跟隨劉伯根舉兵反晉,在劉伯根戰死後他獨自帶軍,多次打敗晉軍,後來他依附了劉曜,與劉曜、石勒等再次對洛陽發起進攻。由於在洛陽一戰中,王彌的部隊是先頭部隊,因此劉聰將他封為大將軍、齊公。兩人互有相圖之心。石勒請王彌在已吾(今河南睢縣東南)赴宴,王彌沒有聽從部屬的勸說,貿然前去。在宴席中,石勒命令早已埋伏的士兵殺死王彌,後又將其部眾兼並。然後石勒上書漢帝劉聰,說王彌有叛逆之心所以將他殺死。劉聰派人斥責石勒不應擅自作主殺死大將,可知道石勒兵力強大,不得不加封他為鎮東大將軍,督並、幽二州諸軍事,領並州刺史,以穩其心。這樣,石勒就除掉了他逐鹿中原時的一大對手。
石勒決定帶軍北上,在河北一帶設立據點,這使他的霸業有了一個重大轉折。石勒命令諸將對冀州郡縣壁壘進行攻擊,並征收糧食物資送到襄國。劉聰得知後又加封石勒為都督冀、幽、並、營四州諸軍事、冀州牧、上黨郡公。從此,石勒在襄國稱霸,他不再進行流動作戰,而是開始建立自己的根據地,為統一北方、建立後趙政權奠定了基礎。
二、石勒建立後趙政權:漢漢昌元年(318年)七月,劉聰去世,他的兒子劉粲繼承漢帝。八月,大將軍靳準將劉粲殺死,自封為大將軍、漢天王,置百官,並派遣使者向東晉稱番。在長安鎮守的漢相國劉曜聽聞後,馬上領兵討逆。石勒也率領5萬精銳部隊前去征討,並占據了襄陵(今山西臨汾東南)北原。靳準多次派兵向石勒部隊挑襲,石勒堅決不迎戰,等待著劉曜軍隊到來。
十月,劉曜在赤壁(今山西河津西北)繼位,改元光初,任命石勒為大司馬、大將軍,加九錫,再封十郡,前後共十三郡,進爵趙公。石勒朝平陽小城進攻,平陽大尹周置等帶著6000雜戶向他投降,巴及羌、羯等部10餘萬落也相繼投降,石勒將投降的人安置在自轄郡縣。不久,劉曜派遣征北將軍劉雅、鎮北將軍劉策統兵與石勒共同對靳準進攻。靳準命侍中卜泰向石勒請和,石勒與劉曜都有招懷的計策,石勒把卜泰抓住,送給劉曜,使城內百姓沒有了歸順劉曜之心,以此來打擊其軍勢。而劉曜卻暗中和卜泰聯合,命令卜泰進城對諸將勸降。石勒懷疑卜泰與劉曜有陰謀,想殺掉卜泰使城中速降,但在諸將的勸說下放棄。十二月,卜泰回到平陽,同靳準部將喬泰、馬忠等將靳準殺死,將靳明選為盟主,卜泰拿著傳國的六顆玉璽向漢投降,靳準之亂才平定。石勒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憤怒,命令令史羊升到平陽,指責靳明不應該將靳準殺死。靳明大怒,殺死了羊升。石勒於是更加憤怒,領兵攻打靳明,靳明受到重創。靳明在城中固守,不再出城接戰。不久以後,石虎領幽、冀大軍趕來接應石勒,與石勒共同攻打平陽。靳明率領平陽之眾逃到劉曜處。石勒摧毀平陽宮殿,將渾儀、樂器等都搬到襄國。
晉大興二年(漢光初二年,319年),劉曜因害怕石勒的勢力,派遣郭汜等持節封石勒為太宰,領大將軍,進爵趙王,增封七郡,前後共二十郡,出入警蹕,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夫人為王後,世子為王太子。
石勒開始準備稱王。他設置太醫、尚方、禦府諸令,修建正陽門,又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等十餘所小學於襄國四門,簡選將佐豪右子弟百餘人為學生而教之,並兼為擊柝的衛士,還設置挈壺署,鑄造豐貨錢。不久,石勒下令指出,在大亂之後,律令煩瑣,應采集其中的必要者,作為施行條製。即令法曹令史貫誌,製訂辛亥製度五千文施行。這兒設置了為帝王服務的醫療、工巧製作機構,增置學校和選拔衛士,鑄造貨幣,製定律令等等,都是為正式成立後趙政權作好準備的。
時河西鮮卑日六延部反叛石勒,五月,石勒派石虎率兵征討,在朔方(今內蒙古杭錦旗北)大敗日六延部,斬首2萬級,俘虜3萬多人,繳獲牛馬10餘萬。石虎、張敬、張賓等人見時機已成熟,便一起請石勒正式稱帝,開始石勒還假裝推讓,下書說:“孤猥以寡德,忝荷崇寵,夙夜戰惶,如臨深薄,豈可假尊竊號,取譏四方!昔周文以三分之重,猶服事殷朝;小白居一匡之盛,而尊崇周室。況國家道隆殷周,孤德卑二伯哉!其亟止斯議,勿複紛紜。自今敢言,刑茲無赦”!十一月,石虎、張敬、張賓、支屈六、程遐等文武129人聯名上疏,請石勒稱尊號,書曰:“臣等聞有非常之度,必有非常之功;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事。是以三代陵遲,五伯迭興,靜難濟時,績侔睿後。伏惟殿下天縱聖哲,誕應符運,鞭撻宇宙,弼成皇業,普天率土,莫不來蘇,嘉瑞征祥,日月相繼,物望去劉氏、威懷於明公者十分而九矣。今山川夷靜,星辰不孛,夏海重譯,天人係仰,誠應升禦中壇,即皇帝位,使攀附之徒蒙寸尺之潤。請依劉備在蜀、魏王在鄴故事,以河內、魏、汲、頓丘、平原、清河、钜鹿、常山、中山、長樂、樂平十一郡,並前趙國、廣平、陽平、章武、渤海、河間、上黨、定襄、範陽、漁陽、武邑、燕國、樂陵十三郡,合二十四郡、戶二十九萬為趙國。封內依舊改為內史,準《禹貢》、魏武複冀州之境,南至盟津,西達龍門,東至於河,北至於塞垣。以大單於鎮撫百蠻。罷並、朔、司三州,通置部司以監之。伏願欽若昊天,垂副群望也。”石勒接受了這個建議,即位稱趙王,改元稱趙王元年,即以襄國為都城。由於漢主劉曜此前已經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故稱石勒所建為後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