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八王之亂”的影響(2 / 3)

“近承大將軍困篤綿綿,或雲已有不諱,悲怛之情,不能自勝。尋知錢鳳大嚴,欲肆奸逆,朝士忿憤,莫不扼腕。……

兄之此舉,謂可得如大將軍昔年之事乎?昔年佞臣亂朝,人懷不寧,如導之徒,心思外濟。大將軍來屯於湖,漸失人心,君子危怖,百姓勞弊。……先帝中興,遺愛在人。聖主聰明,德洽朝野,思與賢哲弘濟艱難。不北麵而執臣節,乃私相樹建,肆行威福,凡在人臣,誰不憤歎!

導門戶小大受國厚恩,兄弟顯寵,可謂隆矣。導雖不武,情在寧國。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但恨大將軍桓文之勳不遂,而兄一旦為逆節之臣,負先人平素之誌,既沒之日,何顏見諸父於黃泉,謁先帝於地下邪?故省來告,為兄羞之,且悲且慚。願速建大計,惟取錢鳳一人,使天下獲安,家國有福,故是竹素之事,豈惟免禍而已。

夫福如反手,用之即是。導所統六軍,石頭萬五千人,宮內後苑二萬人,護軍屯金城六千人,劉遐已至,征北昨已濟江萬五千人。以天子之威,文武畢力,豈可當乎?事猶可迫,兄早思之。大兵已奮,導以為灼炟也。”

王含接書後,並沒有作答。

明帝親率六軍迎戰,斬錢鳳、沈充,敗王含,王敦病死,叛亂很快就被平息。朝廷論功行賞,封王導始興郡公,食邑三千戶,賜絹九千匹,進位太保。又加以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的特殊禮遇,王導推辭沒有接受。

(三)治理國家

王導輔政,一直都以清靜為宗旨,“不存小察,弘以大綱”,對世家大族限製寬鬆。東晉初,法律鬆弛,江東豪強大多藏匿戶口作為私家佃客,而不向國家納稅服役。

山遐為餘姚縣令時,實行嚴刑峻法,上任沒多久就查出私藏人口11萬多;其中大豪強虞喜藏匿的人戶最多,依照律令應當處死,山遐想要將他繩之以法。可事情並沒有想象的簡單,像捅了馬蜂窩一樣,縣中豪強恨得咬牙切齒,一齊向王導告狀,都說虞喜有高風亮節,不該受此屈辱,還誣告山遐私造縣舍等種種罪名。結果,豪強訴勝,山遐卻被撤職。離職前,山遐寫信給頂頭上司會稽內史何充,請求留任百日,待徹底查清逃戶後,再受朝廷責罰,自己將死而無悔。何充替山遐申辯,卻受到連坐免官的處分。

同樣,建康城內的豪強也很猖獗。有一次,石頭城官倉被盜一百萬斛稻米,而竊賊都是豪強出身的將領,當局不敢清查,卻把看守倉庫的主管官吏活活打死,便算交差了事。事隔不久,王導派遣八部從事巡視揚州境內各郡縣,從事們回京後都來拜見王導,紛紛彙報郡縣長官的得失,隻有顧和一言不發。王導問:“你聽到什麼了?”顧和回答說:“明公輔政,寧使網漏吞舟,何必聽信傳聞苛察那些小事。”王導卻大加讚賞,諸從事麵麵相覷,若有所失。正因為如此,王導恰恰贏得了世家大族的普遍好感。

平息王敦叛亂後不久,明帝病逝,5歲的太子司馬衍即位,史稱成帝。皇舅庾亮為中書令,掌握朝政。自庾亮掌權後,一改往日寬政,實行法治,打擊豪強,削弱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這引起了社會上層的嚴重不滿,統治集國的內部矛盾又重新激化起來。

鹹和二年(327年)十月,庾亮不顧臣僚的勸阻,強行征召曆陽內史蘇峻到中央任大司農,實質上是借以削奪其兵權,消除朝廷隱患。蘇峻抗命不從,隨後,聯合豫州刺史祖約共同起兵討伐庾亮,一場新的動亂爆發了。

蘇峻兵強馬壯,武器精良,在祖約的配合下,很快揮兵至建康城下,而官軍連連敗績。庾亮丟盔棄甲,撇下當皇太後的妹妹和外甥小皇帝,匆忙帶著三個弟弟狼狽出逃尋陽投奔溫嶠。

328年二月,建康失守,百官奔散,殿省蕭然,留下護衛小皇帝的隻有王導、陸曄等少數幾個大臣。蘇峻率兵入宮,王導抱著小皇帝坐在禦座上,侍中褚、鍾雅及右衛將軍劉超等侍立左右,顯得正氣凜然,結果,叛軍沒有上殿。蘇峻自封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專斷朝政,濫署百官,毆打大臣,裸剝士女,為所欲為。因為王導德高望重,仍然讓他官居原職而排在自己前麵。叛將路永、匡術勸蘇峻殺盡王導等大臣,他敬重王導,沒有同意。蘇峻還逼迫成帝遷居石頭城,軟禁在一間倉屋裏,每天跑來高聲叫罵,罵盡各種醜話。

蘇峻之亂曆時一年零四個月,給建康城帶來很大的破壞:士民逃散、百業停廢、宗廟宮室化為灰塵。麵對建康城凋敝殘破的景象,不少人建議另遷新都,溫嶠提出遷都豫章,三吳豪強請求遷都會稽,眾說紛紜,不知所從。王導力排眾議,堅持說:“建康,古之金陵,帝王故裏,孫仲謀、劉玄德都說‘建康王者之宅’。古代帝王不因豐儉而遷都,如能以農業為根本,節省用度,何必擔心凋敝!倘若不重視農業,即便樂土也會變成廢墟。而且北寇常常騷擾,鑽我們的空子,一旦示之以弱,逃竄到蠻越之地,敵人就會趁虛而入,遷都恐怕不是好辦法。現今應特別強調鎮之以靜,眾人的情緒自然就安定了。”大家認為他說得在理,就不再提遷都的事了。

平叛蘇峻之亂後,王導輔佐成帝,重新執掌朝政。繼續推行寬政:“務存大綱,不拘細目。”湘州刺史卞敦在蘇峻之亂中作壁上觀,既不出兵勤王,又不供給軍糧,朝廷顛覆,坐觀成敗,依照律令應當革職治罪。王導以“喪亂之後,宜加寬宥”為由,調卞敦為安南將軍、廣州刺史;卞敦裝病不肯去,又調任光祿大夫、負責少府。

後將軍郭默假傳聖旨,擅殺江州刺史劉胤,王導怕郭默不好製伏,於是,宣布大赦天下,還下令把劉胤的首級割下來掛在朱雀橋上示眾,並任命郭默為西中郎將、江州刺史。陶侃聞知大怒,致書王導說:“郭默殺方州,即用為方州;害宰相,便為宰相乎?”即日上表朝廷,請求發兵討伐。王導答書說:“默居上遊之勢,加有船艦成資,故苞含隱忍,使其有地。一月譖嚴,足下軍到,是以得風發相赴,豈非遵養時晦以定大事者邪!”陶侃看完信後,冷笑著說:“這是遵養時賊啊!”王導自知措置失宜,隻好命人收起劉胤首級,命庾亮協助陶侃進討,在尋陽將郭默斬首示眾。王導所任將領趙胤、賈寧等人,個個都不奉公守法。凡此種種,使大臣們擔心起來,陶侃甚至想到起兵廢黜王導後,因郗鑒反對而未能實現。

三、王導的晚年:王導晚年時,成帝雖然已有十幾歲了,但每次見到王導都要下拜,並且,給王導的手詔中稱“惶恐言”,中書作詔中稱“敬問”。成帝每次去王導府上,都要拜王導的妻子曹氏,就如同王家的兒孫一樣。王導晚年由於患有手足麻木症,行動不方便,有時不能上朝,成帝就會率領群臣來到王導府上宴飲,盡歡而散,然後,命人用車把他接進宮去。

成帝如同王家的兒孫

庾亮早就對王導的地位權勢耿耿於懷。鹹和九年(334年)六月,陶侃病逝,庾亮接任,都督江、荊、豫、益、梁、雍六州諸軍事,領江、荊、豫三州刺史,進號征西將軍,假節,駐兵重鎮,兵權在握,於是他再也按捺不住心頭怒火,就想起兵廢黜王導。他先是寫信給郗鑒,指斥王導“彼罪雖重”,“曾無悛改”;年歲大了,而“不稽首歸政,甫居師傅之尊”;“挾震主之威以臨製百官,百官莫之敢忤”;成帝乃“萬乘之君”,但卻“有位無人”。庾亮希望郗鑒能夠支持起兵,結果卻遭到拒絕,事情不了了之。後來,庾亮的部下,陶侃的兒子陶稱把這件事秘密報告給了王導,有人勸王導多加提防,他卻故作鎮靜,漫不經心地說:“我與庾元規(庾亮)休戚與共,有頭腦的人不該再傳這種無稽之談。即使有這回事,元規若來,我就回家當平民,有什麼可怕的!”之後又寫信給陶稱,叮囑他要好好侍侯庾亮這位皇舅。其時庾亮雖居外鎮,卻手握重兵,遙控朝廷,一些趨炎附勢之徒紛紛歸附,後來王導漸漸開始不平起來。一遇西風刮起塵土,就舉起手中的扇子把臉遮住,慢吞吞地說:“元規刮來的塵土髒死人!”

王導晚年身體不好,怠於政事,文書常常不打開就批準,還自我歎息說:“人說我糊塗,後人當思此糊塗。”鹹康四年(338年),以王導為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罷司徒官並入丞相府。339年,王導病逝,終年64歲。

石勒是中國曆代少數民族中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也是後趙的建立者。更為難得的是他作為一個在戰亂中生活的少數民族首領,不僅在軍事上有著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治上也有若幹建樹。

中國十六國時期,後趙建立者石勒(274—333年),是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人,羯族人。初名匐勒,字世龍。出身於部落小帥之家,後成為一個軍事統帥。

一、石勒組織義軍,推翻晉朝:石勒曾在洛陽做過買賣,在武鄉種過田,也曾逃荒到過雁門(今山西代縣)。20歲時被東贏公司馬騰抓去,被賣到山東茌平師歡家為奴,不久後被釋放,結識了牧苑的牧帥汲桑。石勒這個名字,還是汲桑替他取的。

師歡的家與西晉的一個牧馬場相鄰,石勒利用這一有利條件,以善於相馬為由與牧帥汲桑相識,從此開始收攬人才、積聚自己的力量。起初召集到夔安、逯明、支雄、王陽、桃豹、吳豫、劉膺、冀保等8人,後來又有劉寶、郭敖、張曀仆、張越、趙鹿、呼延莫、劉征、郭黑略、孔豚、支屈六等10人前來投奔,號稱18騎。石勒依靠這18人,奪取了茌平牧場東麵的赤龍、驥等馬苑中的好馬,還騎馬從遠方搶奪了絲綢珍寶等物品,用於討好汲桑。

此時,“八王之亂”已開始了多年。西晉元康元年(291年)時,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被殺死;西晉永寧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當上皇帝,沒多久就被殺;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也相繼被殺;永興元年(304年),成都王司馬穎為皇太弟,在湯陰將晉惠帝打敗,並與惠帝至鄴城(河北臨漳縣西南)。這時,東瀛公司馬騰、安北將軍王浚領兵攻打鄴城,司馬穎被打敗,挾惠帝向南逃到洛陽,河間王司馬顒派遣張方將惠帝與成都王司馬穎帶進長安。

同年,匈奴族劉淵在左國城(山西離石縣東北)稱漢王,李雄也在成都稱蜀帝。永興二年(305年),東海王司馬越舉兵進攻長安,司馬顒害怕不能抵抗,將司馬穎皇太弟的位號廢除。司馬越的軍隊還是攻進了長安,司馬顒、司馬穎二人被殺,司馬越執掌軍政大權,擁立了晉懷帝,“八王之亂”終於結束。司馬穎的舊將公師藩趁成都王司馬穎向西進入長安,鄴城空虛,在七月舉兵,並將自己封為將軍。接著又在趙、魏地區起兵造反,軍隊有數萬人。在這時,石勒與汲桑一起投奔了公師藩。

後來,因饑荒而出外求食的“乞活軍”田藺、田甄、薄盛等起兵,汲桑在樂陵(今山東惠民西北)被殺。這時,烏桓族伏利度,手下有兩千多人,在樂平駐守,劉淵多次要他投奔自己,但被拒絕。石勒於是假裝得罪了劉淵,投奔伏利度,伏利度大悅,和石勒結為兄弟。伏利度每次派石勒領兵攻掠,都是屢戰屢勝,諸胡人都對石勒很敬畏。石勒利用自己在軍中的威望脅迫伏利度帶領隊伍歸附了劉淵。劉淵將伏利度的部眾歸給石勒指揮。

石勒歸附漢王劉淵後,表麵上接受劉淵的指揮,實際上在作戰中刻意獲得漢王國其他軍隊的支援,所以,成為了劉淵的一支獨當一麵的軍隊。這支軍隊在南征北戰中,不僅為劉淵消滅了西晉政權,也慢慢為自己後來建國奠定了基礎。。

西晉永嘉二年(漢元熙五年,308年)正月,漢王劉淵為了擴充自己的疆土,使西晉滅亡,便派遣自己的兒子撫軍將軍劉聰等10將帶兵向南攻打太行山一帶要地,石勒等10將向冀州發起進攻。二月,石勒進攻常山(今河北正定西),被晉的驃騎大將軍、都督東夷、河北諸軍事王浚所擊敗。五月,劉聰進攻河東(今山西夏縣西北),被晉督護北宮純打敗。七月,劉淵親自帶領部隊對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發動進攻,晉平陽太守宋抽逃走,河東太守路述在戰爭中死去,接著劉淵將都城遷到蒲子(今山西隰縣),並使鮮卑陸逐延、氐單征部投降。九月,石勒與王彌朝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發起進攻,晉魏郡太守和鬱因害怕棄城逃走。晉朝廷命令車騎將軍王堪在東燕(今河南封丘北)駐紮來阻擊石勒;豫州刺史裴憲在白馬(今河南滑縣東)駐守以對抗王彌;平北將軍曹武在大陽(今河南三門峽市北)屯兵對抗蒲子漢軍。十月,劉淵即帝位,改元永鳳。石勒成為了平東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