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石勒執政的方略(2 / 3)

後趙七年(325年)五月,後趙將軍石生自占據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後,攻略河南。郭默、李矩都向南投奔了東晉。至此,司、豫、徐、兗各州都被石勒攻占,後趙勢力已發展到了淮河。

後趙八年(東晉鹹和元年,326年)十一月,石勒又派將軍石聰進攻晉壽春(今安徽壽縣)。駐守壽春的晉豫州刺史祖約屢次請求增援,晉廷卻不發兵。石聰攻克不了壽春,隨後轉攻逡遒(今安徽肥東東)、阜陵(今安徽全椒東),殺掠5000多人。建康(今南京)大震。

十二月,石勒率步騎4萬入洛陽城。次日,命石虎率兵3萬由城北向西攻前趙中軍,石堪、石聰各率精騎8000由城西向北攻前趙前鋒。劉曜來到城西南的西陽門前,揮軍移平地決戰。石堪乘劉曜移動之時,攻擊他,石勒由城西北閶闔門夾擊,前趙軍大敗,死5萬多人,劉曜墜馬被擒。第二年,劉曜在襄國被殺。

此戰,石勒在後趙軍失利的情況下,審時度勢,力排眾議,敢於親自率軍南下,並針對劉曜集兵於一處,屯兵於堅城之下,師老兵疲的態勢,采取“集中兵力、擊其不意、攻其要害”的作戰方針,終於取勝。

(三)進行國家建設

石勒建立後趙政權,不止於僅稱趙王,還要稱帝。330年春,石勒就進而稱趙天王,行皇帝事。330年秋,正式稱帝。

論功封爵,封開國郡公文武21人,侯24人,縣公26人,侯22人。像這樣的尚書、中書等官職和公侯封爵,都是采用魏晉製度。實際上,還另有一套管理少數民族的大單於屬下的政府機構,但上麵所列這些職官,證明石勒已采用了漢人的官製,以此與剛稱趙王時的官職相比,是個重要變化,也就是後趙政權中職官製度的漢化,同時也是鞏固後趙政權的措施。另外,石勒稱皇帝的第二年,就開始營建鄴宮,擬遷都於此,還以洛陽為南都。由此可見,石勒是不甘於以偏方政權而告終的。九月,後趙荊州監軍郭敬攻襄陽,晉襄陽守將為南中郎將周撫。石勒命郭敬退至樊城(今湖北襄樊市),掩旗息鼓,寂若無人,如晉軍若派人偵察,就說:“自愛堅守,後七八日大騎將至,相策不複得走矣”。並隨後,郭敬派人在河中浴馬,“周而複始,晝夜不絕”。周撫偵之,以為趙大軍已至,遂棄城逃奔武昌。郭敬兵不血刃克襄陽(今屬湖北),中州(指河南南部至湖北一帶)流民均降歸後趙。此後,一直到石勒去世,再沒發生大的戰事,北方戰亂暫時平息下來。並與東晉以淮水為界,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形勢。

除上述在軍事上的成就外,石勒在政治、經濟、外交和文化上,也相繼做了不少工作。

1.繼續勸課農桑。

2.日益重視文化教育。

3.求賢納諫。

4.減租緩刑,依法辦事,以緩和矛盾。

5.防止貪贓枉法。

6.不念舊惡,收拾人心。

石勒稱趙王的第三年,傳令家鄉武鄉縣的父老鄉親到襄國來,大家歡聚一堂,開懷暢飲,互述家常。有個李陽,原是石勒的鄰居,兩人往年因爭麻地,互相毆打,現在石勒當了趙王,所以不敢來。石勒說他自己方取信於天下,豈計個人恩怨,特地將李陽找來,和李陽酣飲歡謔,並對李陽說,“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還賜予李陽甲第一區,封為參軍都尉。並且,說明武鄉是他的老家鄉,死後他的靈魂要回到故鄉,即免去故鄉的三世課役。顯然,這種以鄉情打動人心的做法,會收到一定的成效的。

7.外交活動。如與高麗國,即曾遣使送方物以結好;國內如西域高昌、於闐、鄯善、大宛,前涼張駿,都派使者送來方物;東晉陶侃,也遣使來騁,送來江南的珍寶奇獸。可見石勒的後趙,還和各割據政權以及國外通使通商,互相往來的。

8.大興佛事。石勒對天竺(古代的印度)僧佛圖澄表示尊信,致使軍中不論漢族人還是非漢族人,都奉事佛圖澄。312年,他大興佛事,建立寺廟,並且,把兒子們送到佛寺撫養。最後,石勒在長期的實踐中,加上他的好學,見識大為提高,特別是提出了統一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