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7年,又采用王國置軍的製度,按大、次、小三等將諸國分類。管轄區內有2萬戶百姓的為大國,可能設置上、中、下三軍共5000人;管轄區內有1萬戶百姓的為次國,可設置上、下兩軍共3000人;隻有5000戶以下百姓的為小國,可置軍1500人。晉武帝不僅分封同姓王,還將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分封給異姓士族,他們也能領有封地,也能像小王國一樣置軍。其中有些諸侯王還擁有中央或地方的軍政大權。他們都很又野心,利用這一機會收羅黨羽,擴大自己的軍隊,並拉攏一批士族官僚地主,相互傾軋,妄想搶奪帝位。就這樣,最後演變成了“八王之亂”。
繼曹魏將北方統一之後,孫吳融入了晉王朝的版圖,中國自此實現重新統一。西晉本可以像秦漢時實現統一,可是司馬王朝采用的是門閥製度。這種製度,導致社會各階級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最後威脅到了晉王室的統治。內亂和外患使西晉中原地區失陷,邊疆被占,群雄混戰,老百姓過著水生火熱的生活。司馬王室不得不向南遷移。被西晉王朝丟棄的北方黃河流域成了各少數民族的爭奪之地。到東晉滅亡時中原仍未被收複,國家統一也未能實現。這一段分裂混亂的時期就是“五胡十六國”時期。
從304年到439年,也就是從西晉末年一直到北魏統一北方,在中國北方建立國家的少數民族和他們所建立的國家被稱為“五胡十六國”。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氐、羌。十六國是指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除十六國以外,還有代國、冉魏、西燕、吐穀渾四個國。五胡一直都生活在中國西北地區,因受不了西晉朝廷的腐敗和官吏的貪汙殘暴,而起來反抗晉王朝。他們所建立的國家都非常的短暫而不穩定,互相進行戰爭,導致民不聊生。
以383年淝水之戰為界限,“五胡十六國”的曆史可分為兩個時期,第一時期就是人們說的“胡亡氐亂”時期。永嘉(307—313年)之亂後,氐族的前秦多次將“五胡”所建立的多個政權統一,但是前秦在淝水之戰的慘敗也使統一土崩瓦解。第二時期仍是戰爭災難和變亂不斷,前秦滅亡,北方又進入分裂狀態,關中、關東、隴右政治局勢混亂不堪,並且民族與民族間的鬥爭又進入高潮,社會比以前更加不穩定。北魏統一了北方,終於使“五胡亂華”局麵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