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五胡簡史(1 / 2)

(一)匈奴的曆史

匈奴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誕生和居住在黃河河套和陰山(今內蒙古狼山、大青山)一帶,是一個長期過著遊牧生活的民族。隨著原始氏族公社製度的解體,匈奴族漸漸出現了奴隸主貴族集團。他們經常發動戰爭,掠奪四鄰的財物和人口,最後越來越來強大的他們建立起了奴隸製政權。單於是匈奴國的最高統治者,單於以下是左右賢王、左右穀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等。

到了戰國時期,匈奴經常對燕、趙、秦等國進行襲擊,燕、趙、秦為了邊疆的安定,都在北部修築了長城。在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命令蒙恬帶領30萬兵馬向北攻打匈奴,河套地區被蒙恬奪回。後他又命人大規模修建長城,使燕、趙等國修築的長城連在了一起。

漢高祖六年即公元前201年,匈奴單於冒頓多次騷擾漢邊境,還曾將漢高祖劉邦圍困在平城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南)七天七夜。為了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西漢前期漢朝廷采取和親政策,將公主嫁給單於,並且每年給匈奴送去大量財物。

漢武帝為了不受匈奴的威脅,對匈奴發起了猛烈的反攻,通過與匈奴的三次大戰,終於使匈奴退回到內蒙古大沙漠以北,並且還使匈奴與氐、羌之間斷了聯係。西漢也因此打開了西域通道。匈奴戰敗後,深受匈奴壓迫的丁零、烏桓也起來反抗匈奴,這更進一步地削弱了匈奴的勢力。此時,匈奴統治集團內部也出現了分裂和內訌,五單於爭位,導致形成混戰局麵。郅支單於戰勝了弟弟呼韓邪單於,呼韓邪單於不得不歸附於漢朝。漢宣帝熱烈歡迎呼韓邪,並對他進行冊封,賜予“匈奴單於”金璽。到漢元帝時,將宮女王昭君封為公主後,嫁給了呼韓邪,這使漢朝獲得了了60餘年的邊境安定。

東漢初期,匈奴漸漸強大起來後,又開始襲擾漢朝邊境。但是,由於連續多年的災荒和統治階級內部出現內訌,匈奴被分裂為南匈奴與北匈奴。南匈奴單於沿襲了祖父呼韓邪的稱號,請求歸附於漢。在建武二十六年(50年),南匈奴進入漢朝北部邊境各郡居住,協助漢朝駐守邊疆,而東漢朝廷每年供給他們10090萬錢的費用。南匈奴與中原融合,開始定居和農耕生活,並漸漸朝東、朝南遷徙。北匈奴向北遷移,將西域控製,並經常向南侵擾漢百姓,但後來被鮮卑、丁零、南匈奴及西域諸國夾攻,力量漸漸弱小。東漢也連續發動對北匈奴的戰爭,和帝永元元年(89年),竇憲等帶兵攻擊,北匈奴有20多萬人投降,並且漢軍還將匈奴趕到了燕然山。永元二年和永元三年,漢軍再次派兵征伐,北匈奴被擊敗後不得不向西遷徙到歐洲。東漢末年,北方發生混戰,南匈奴也卷入其中,在曹操統一北方後,賜予匈奴豪右官職,以加強管理。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匈奴呼廚泉單於被召入鄴都成為人質,曹操將匈奴分成五部,每部都選一位貴族為帥,然後另派五位漢官擔任五部司馬,監督匈奴五部帥管理匈奴。西晉初期,匈奴部帥被改為都尉,這又加強了對匈奴的控製。

西晉末年,左部帥劉豹之子——左部都尉劉淵造反,建立了匈奴政權,國號為漢,其子劉聰時又將國號改為趙,曆史上稱為前趙。此外,匈奴族人沮渠氏建立了北涼,匈奴族人赫連氏建立了夏。

(二)羯的曆史

羯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本是西域、中亞細亞胡人,有明顯的麵部特征:高鼻梁、深目、多須,主要以石、支、白、康為他們的姓氏,火葬是他們的傳統習俗,並信仰火祆。在東漢時期羯人深受匈奴人的壓迫,被他們奴役。西晉時跟隨匈奴進入長城以內,因此被稱為匈奴別部。大部分羯人都居住在上黨郡武鄉縣羯室(今山西榆社),仍維持原有的部落組織,進行農耕勞動。十六國時期,羯人石勒的後趙政權建立。

(三)氐的曆史

氐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他們曆史悠久,在商朝時,氐已存在。

從戰國到秦漢時,氐人分布在今甘肅東南地區及其鄰近的陝西西南、四川西北邊緣一帶。氐族部落非常多,各自為政,其中最大的是白馬氐。漢武帝時,在氐族人較多的地區設置了汶山郡(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北)、武都郡(今甘肅成縣西),氐人遷徙到山穀中居住,而白馬氐則以仇池(今甘肅成縣仇池山)為他們的聚居地,“方百頃,四麵鬥絕,數為邊寇,郡縣討之,則依固自守。”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命人帶兵討伐氐人,讓氐人分開居住在酒泉。東漢末,氐族首領楊千萬再次占據了仇池。他與興國(今甘肅秦安縣東北)氐王阿貴每人都擁有氐眾萬餘落,後二人連兵對抗曹操,被曹軍打敗,兩部落都投降了曹操。曹操分幾次將武都氐人5萬餘落遷移到扶風、天水居住。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武都氐王楊仆帶領部落歸附,在漢陽郡居住。氐人多住板屋土牆,過著定居生活,從事農業勞動,還畜養豬、牛、馬、驢、騾等牲口。他們擁有自己的語言、習俗,自稱為“盍稚”,因長期與漢人混居在一起,大多都會漢語。在西晉時,氐人內遷與漢人雜居的人數不少於30萬,當時已達到“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多少,戎狄居半”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