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你知道這本《剿匪手本》麼?(1 / 3)

思想工作的用處往往不是那麼明顯,但是如果沒有思想工作,那肯定是不行的。

洪承疇把王越的小冊子翻了很多遍,最後得出這樣的結論。

像明朝那各個文人喊得“不做安安餓殍,尤效奮臂螳螂”的結果,就是給了王越反朝廷最好的道義基礎。畢竟天下的百姓雖然笨一點,但是還沒傻到家,尤其是在怎麼活命上,底層的人甚至更加靈活一些。

所以,這就有了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當然大多數的思想工作不能一開篇就跟玄幻小說似的給你“強者為尊,實力至上”,因為思想工作本身還是要依附於團體的。不加遮掩的這麼搞“強者為尊,實力至上”的下場,往往是軍隊在急劇擴張中逐漸分崩離析,就像是清末時的北洋軍閥。

思想工作的政治理想,最起碼你得給大家塑造一個差不多的“正確的世界應該有的樣子”,比如“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的“太平世界”,也就是所謂的“大義”,來凝聚隊伍的“向心力”。

說白了,也就是提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秩序規則。

洪承疇從王越那裏學了不少的東西,包括後世那種明確的“理念統治”的觀念,即“提出相應的政治理念來構造秩序”的一種政治組織法。

最後反映到實處就是洪承疇也突然就跟王越一樣成為了撰稿人,去寫各式各樣的小冊子來穩固軍心。當然這種小冊子並不追求多少華麗的文采,僅僅要求通俗順口就夠了。

老洪思索了良久,最後重新提出了儒家觀念裏的“忠君愛國”和“拱衛聖教”,以此來作為對抗反賊的理論基礎,去對抗王越提出的“天下為公”和“大道為公”。老洪提出王越表麵上看似為了天下,實則為了個人的驕奢淫逸。

於是便有了基於《洪督訓言》基礎上的《剿匪手本》這樣的東西。

《剿匪手本》裏用了大篇幅去黑王越跟各地反軍,半真半假的段子,各種各樣的謠言。比如王越終究沒逃過的“離經叛道,共有共妻”,比如各地反賊如何“吃人肉,烤人油,殺人如麻”……總之,在《剿匪手本》裏,“匪類不算是人”成了洪承疇剿匪的理論基礎。

好吧,洪承疇好像莫名其妙成為了某光頭的理論祖宗了。

真相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隻要有人相信就行。

在《剿匪手本》裏,老洪把天下頹喪的原因歸咎為陝甘亂民造反,如果陝甘亂民不因一己私欲而造反,那麼朝廷早就打敗滿洲後給大家減負了,又何必增加遼餉,繳餉?

當然,老洪沒提陝甘亂民不造反就要餓死的事情,以及曾經士大夫那句“不做安安餓殍,猶做奮臂螳螂”這句。所以整個的小冊子看下來,就是“亂民真是壞,該把他們趕盡殺絕”。

不能說老洪講的沒有道理,隻能說是老洪通過王越講的東西後,徹底搞清了自己的屁股應該在哪一邊,並且也明確明白了自己該用什麼手段團結可以團結的人。

王越試圖團結的是還沒有影子的“工人階級”和可以拉攏的“佃農貧農”,而老洪把眼光直接放在看得見的“中小地主”身上。

不過,洪督再怎麼努力,也就隻能把《剿匪手本》擺到各個營頭的中小軍官麵前。

王越的宣傳力度在開了新式印刷機和造紙廠下,直接把《唯物史觀》丟進了各個十人班組裏。

當然大家說的都是“大義”,隻不過誰的“大義”更厲害一些,還得看誰的刀子更利一些。

這個年代的士大夫不是白癡,他們隻是獲取信息麵比王越窄了一些,但是也並不等於他們不會模仿學習,自我改造。

所以,王越來到明末的第四個年頭,隨著王越的小冊子流動到了明朝內部後,這些還沒有徹底被“考據學”把腦子塞滿的儒家士大夫中的精英分子終於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王越的道理雖然乍看上去與儒家那套衝突的很,但是王越那套的拳頭卻逼的這些為了“聖教存亡”的“君子”們不能直接靠肉體毀滅去滅絕王越所說的東西。

那麼,就隻能接招了。

就像清末麵對西方的優勢一樣,既然滅絕不了,那麼就想辦法適應。

於是就出現了老洪這樣的“靈活應用”,半真半假的煽動中小地主對“均分土地”的恐懼,半真半假的煽動士大夫對“滅絕聖教”的恐懼。最後對中小地主讓步,來獲取用於打仗的兵員和物資,十倍百倍地跟對方比賽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