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你知道這本《剿匪手本》麼?(2 / 3)

這是曾剃頭和他的徒子徒孫對付太平天國的法子。

當然學曾剃頭是有風險,因為學曾剃頭,那麼難免到最後要擁兵自重。

老洪還記得袁督師是怎麼被千刀萬剮的。

袁崇煥的死亡並不隻是因為老袁把滿洲人放進了北直隸,還因為袁崇煥有了擁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影子。

最要緊的是,老袁這個時候,不知是因為對皇帝的信任,還是對自己的自信,出現在了京城。所以,為了自己的麵子,已經徹底對老袁失去信心的皇帝直接就下了手。

崇禎皇帝這個人,其實挺矛盾的,偏聽偏信的同時又非常的多疑善變。他信一個人的時候,天真的就像一個孩子,袁督師“五年平遼”的忽悠直接讓年輕的皇帝把一條底褲當了進去。當他不信一個人的時候,老辣起來就比誰都狠,就像最後把老袁千刀萬剮一樣。

所以他在信老洪的時候,自然是什麼勸諫都聽不進去的,但是如果他不信老洪了,那麼老洪就真的也要被千刀萬剮了。

而他對老洪的不信任,也是隨著時間慢慢增長的。

老洪學王越學的越多,越發感覺自己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他也開始擁兵自重了,因為如果他不擁兵自重,那麼山東的士大夫能把他撕碎吃下去。

“皇上什麼都沒說……他開始不相信我了。”

但是從老洪擁兵自重開始,崇禎就開始對老洪懷疑了,隻不過同樣因為老洪擁兵自重,所以崇禎沒敢下手。

畢竟搞死袁督師的時候,是先把袁崇煥騙進北京城的。

這套用過之後在對付更加精明洪承疇是否有效,那就不好說了。

除非老洪能夠掃平各路匪軍,顯露出直接的可觀的效果,否則崇禎帝的懷疑會不斷加大。

而要掃平各路匪軍,老洪就必須擁兵自重,而傭兵自重的下場自然就是皇帝擔心你尾大不掉,即使後來天下太平,那也難免找個由頭賜你一死。

但是老洪還有用,所以崇禎也隻能寄托於老洪“不忘初心”了。

於是崇禎帝派人捎給他一本《三國誌》。

老洪嚇的臉直接白了。

老洪的駐地在濟寧,濟寧距離舊時兗州不遠,兗州是漢末時曹操起家的地方。

這是再問老洪是不是想做“曹操”。

崇禎自然不信那些彈劾老洪“倒行逆施,殘民害民,與民爭利”的奏折,但是給予了老洪很大權力後,崇禎也沒有辦法不去多想。

“總有刁民想害朕”,這是一個標準的皇帝應該有的思維,尤其崇禎本人並未經過完全的帝王術的學習,所以就會表現的更加多疑和情緒化。

平時的敲打敲打也就成常事。

當然,老洪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老洪的表現還算令崇禎滿意,在太監的複述中,老洪完美的表現了一個臣子應該有的恭敬和惶恐,這說明老洪還沒敢有別的想法。

隻是敢不敢,至於忠不忠?

已經有了擁兵自重的派頭了,那麼來自於更大的權力的甜頭,老洪應該明白了吧?

崇禎磕磕碰碰多年,總算蒙對的一套帝王心術已經讓崇禎明白“不要把身家性命寄托與他人的忠誠”這一點。

每個人都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的。

閹黨固然是忠於魏忠賢大於忠於皇帝的,因為魏忠賢能給閹黨帶來壓製東林勢力的機會,這等於構成閹黨的齊魯浙黨能夠從閹黨那裏多爭幾個有油水的位子。

但是與閹黨對抗的東林黨真的是為國為民麼?

不讓朝廷對江浙的那些紳商收稅,大喊著“不可與民爭利,傷民之心,否則大明吃棗藥丸”的,不就是這一群家夥麼?

想想那部“五人墓碑文”,崇禎就沒由來的感覺到絕望。

還“不可與民爭利”?再征不到稅,那麼大明就真的藥丸了!

他們真不知道陝甘為什麼造反麼?他們真不知道那些造反的原本就是朝廷領不到餉錢的兵麼?他們真不知道這幾年的遼餉、繳餉是如何讓無數人家破人亡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