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年,唐太宗下令為公主出嫁選定黃道吉日,以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送婚使,護送文成公主入蕃。唐太宗十分重視這次聯姻,一直將文成公主送至長安城外。
長安至邏些的道路,在當時有兩條可行。其一是走青海,南下入蕃;其二是直接進入康區。前一條道路處在吐穀渾的勢力範圍之內。當時的吐穀渾西部與於闐相接,南部達昆侖山南麓與唐古拉山北部的河穀,經常騷擾唐地邊境。635年,李道宗曾率兵在庫山大敗吐穀渾部隊,並從青海南道出發,繼續追擊吐穀渾王,經過荒無人煙的千裏荒漠,直達柏海、積石山附近。基於這條道路的險惡,送親隊伍選擇了經康區至邏些的路線。
文成公主的陪嫁物十分豐盛,珍珠、瑪瑙、珊瑚各種珍玩自不必說,單是瓷器、絲綢之類就裝了滿滿兩大車,另有佛經360部,各式各樣的熟食、幹貨以及它們的製作方法,還包括關於工藝製作、醫術、天文曆法、農耕之類的書籍。在這些陪嫁物品中最珍貴的要數釋迦牟尼佛十二歲像了,傳說釋迦牟尼的弟子一共塑8尊佛像,這尊佛像就是其中之一,如此珍貴之物是怎麼流入到唐朝的呢?
話說有一年天竺被外族入侵,天竺國王忙向強大的中國皇帝求救,中國皇帝因為國內異族叛亂沒有出兵,但是卻派人給天竺國王送去了大量的金銀和武器裝備。在中國的幫助下,天竺國民打敗了入侵的敵人,國王很感激中國皇帝的幫助,決定將珍貴無比的釋迦牟尼佛十二歲像贈送給中國,象征天竺與中國的友誼長存。
由於送親隊伍龐大,所以行進速度極其緩慢。落日下的戈壁異常美麗,血色的殘陽將浩瀚的荒漠鍍上了一層金黃色,浮光躍金、格外輝煌……耐寒的灌木在風沙中昂首而立,幾顆紅透的果實幹癟地點綴在密密的刺叢中,遠處的戈壁上有幾隻野羚羊時而跳躍、時而回首。偶爾抬頭間,十幾隻禿鷲在高空中盤旋,似乎在尋找下一頓的美餐,久久不願離去……而如此佳人,如此美景,當然也少不了故事的點綴。
傳說,當隊伍行至怒江江畔時,江麵上既沒有可以通過的橋梁,更沒有可以載人的船隻。於是,一心想破壞和親的副使顛倫布乘機告訴文成公主說江中有水怪,無論是誰一到江心就會被吞沒。但是,勇敢的公主絲毫沒有被顛倫布的謊言嚇到,她命令屬下砍荊條、買牛皮建造牛皮船。不過幾日,幾十隻牛皮船就造好了。在一個風和日麗、水緩浪靜的日子,隊伍開始渡江。可是剛到江心,突然狂風四起,波濤洶湧,一個浪頭過來將運送羊群的船隻打翻了,那些紅、黃、藍、黑、白五種顏色的羊,霎時在江中翻滾。文成公主忙讓人打撈,無奈浪花洶湧,水流湍急,最後隻把黑白兩種顏色的羊撈了上來,因此相傳,吐蕃隻有這兩種顏色的羊。經過大家的一番努力,他們終於渡過了怒江。
顛倫布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當文成公主快到邏些城的時候,顛倫布派人給鬆讚幹布送去了一封密信,信中說:“我們尊敬的讚普啊,大唐的公主已經到達吐蕃的國土上了,再過幾天就能與讚普相見。公主長得非常美麗,即使高傲的孔雀見到了公主也會羞愧地不敢開屏。可是,公主身上有一種難以忍受的怪味,隻要稍微一接近,就會令人嘔吐不止……”所以,當鬆讚幹布到柏海見到公主的時候,一直用衣袖捂著鼻子,避免聞到令人作嘔的臭味。而文成公主也以為讚普真的像顛倫布說的那樣,是個沒有鼻子的人,十分難過。
這時候,恰巧已經逃回來的東讚域宋趕到,忙向讚普說起公主的種種賢惠和聰明才智。但鬆讚幹布對東讚域宋讚揚公主的行為十分不滿,懷疑他是收受了唐朝的賄賂,於是訓斥了東讚域宋。由於顛倫布的汙蔑,使得鬆讚幹布並沒有將文成公主迎回王宮,而是將他們一行人暫時安置在了冬希果山上的岩洞裏麵。
文成公主沒有任何怨言,他們自力更生,將山洞收拾幹淨,在冬希果山上住了下來。在不遠處的峽穀中嫋嫋升起了一縷縷乳白色的霧靄,又逐漸在陽光的照耀下慢慢散去,好像仙女用纖細的玉手在輕輕地撩撥著一樣。
一天,文成公主的隨從前往一個叫“紮”的山上砍柴,砍了許多柴,但是沒有繩子捆紮這些柴禾。看到此種情況,她就順手將山上的紅柳枝折了一段,用來紮捆柴禾。突然樹上的柳枝都變得十分柔軟,大家紛紛像公主那樣用柳枝將砍下的柴禾紮起來。從此,邏些城附近的紅柳枝都變得十分柔韌,至今這裏的人們還保留著用紅柳紮捆東西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