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又一次重演,國父鬆讚幹布同樣把偌大一個王國留給一個年幼的孩子。誰說虎父無犬子?吐蕃的政治舞台就此成為噶爾·東讚域宋家族炫耀天賦的場所。雄才大略的噶爾·東讚域宋是吐蕃的王莽,還是霍光?
一、將星隕落大非川:是誰毀了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一世英名?
649年,唐太宗李世民臨幸京城郊外的翠微宮。自年初唐太宗就一直疾病纏身,也許是天氣轉涼的原因,病情急劇惡化,數日之後就龍禦歸天。太子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第二年,也就是650年,一個子夜時分,鬆讚幹布也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
鬆讚幹布去世了,他的孫子芒鬆芒讚繼承了讚普之位。但是同繼位之初的鬆讚幹布一樣,他也是一個孩子。另一個英雄會出現嗎?他能撐得起如此龐大的帝國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像鬆讚幹布那樣英明神武。那麼,吐蕃政治舞台上演的輝煌史劇會因此而謝幕嗎?答案依然是否定的。沒有鬆讚幹布,吐蕃王國的曆史依然精彩,因為沒有強君卻有強臣,這個強臣就是鼎鼎大名、具有濟世之才的噶爾·東讚域宋。接下來,沒有懸念地,君弱臣強的局麵出現了。
唐朝的“貞觀之治”,唐太宗的天恩惠及四海,無論是北方的突厥還是中亞諸國,紛紛主動臣服,尊稱太宗皇帝為“天可汗”。文成公主的入蕃,更是拉近了吐蕃與唐朝的關係,二者由敵人變為親戚,使者們你來我往,忙得不亦樂乎。一旦和平的維護者逝去,那麼戰爭也就會隨之而來。那時,吐蕃與唐朝爭奪吐穀渾的戰爭正打得如火如荼,西域也狼煙四起。噶爾·東讚域宋在安排好朝內各項事宜後,揮劍直指西域之地。
西域爭霸的焦點是安西四鎮。安西四鎮(包括於闐、碎葉、疏勒、龜茲)與河西、隴右基本上控製著中原王朝通往西域各國的重要通道,尤其是安西四鎮涵蓋了絲綢之路的南北兩條道路,控製了這些地區無疑就等於控製了絲綢之路,而金燦燦、白花花的金銀珠寶、精美的瓷器、光滑的綢緞……也會源源不斷地流入吐蕃,這一切無時無刻不在刺激著吐蕃人的每一個毛孔和唐朝人的每一根神經,同時也無時無刻不在點燃著每個人心中的貪念和欲望。
670年,為爭奪吐穀渾,唐蕃之間狼煙再起。吐穀渾所占據的青海地區處在聯係中西方交通的要道上,誰控製了吐穀渾就等於控製了絲綢之路的南道——青海道。對唐而言,這條道路與大唐控製的絲綢之路北道——河西道連接,不僅可以將大唐勢力進一步深入到西域地區,而且也可以打通絲綢之路,將西域與中原連為一體。另外,控製了吐穀渾,就可以以它為基地,出擊西突厥,進而恢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與內地的聯係。更為重要的是吐穀渾恰好處於唐朝與吐蕃的中間地帶,是唐朝在西北的屏障之地,它和唐朝無疑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其得失對唐朝穩定邊疆地區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對於擴張勢頭正盛的吐蕃而言,吐穀渾恰好位於其東向發展的第一站,控製了吐穀渾就可以東向與唐朝爭奪隴右,北向控製河西走廊,截斷絲綢之路北道,進而達到控製整個西域的目的,最終與唐朝抗衡。再者,占據了吐穀渾,還可以在唐蕃對峙過程中,獲得其物力、財力以及各種資源,解決供養上的不足。所以,吐蕃向來都把經營吐穀渾看得很重。
為了攻打吐穀渾,噶爾·東讚域宋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他親自指揮部隊攻占白蘭羌部,切斷了吐穀渾後退之路。同時為了試探唐朝對吐蕃占領白蘭的反應,噶爾·東讚域宋一方麵派使者攜帶方物與精美的工藝品前往大唐為芒鬆芒讚請婚,一方麵讓兒子噶爾·欽陵陪同自己巡視寧鍾地區,作大戰前的準備。
659年,噶爾·東讚域宋正式率大軍進攻吐穀渾。不幸的是,吐蕃的第一戰就遇到了克星——大唐名將蘇定方。大將達延莽布支甫一出兵,就中了調虎離山計,被包圍在烏海東岱(今青海東格措納湖一帶)。盡管吐蕃將士拚死抗擊,仍然無法突破唐軍鐵桶一般的包圍,達延莽布支身中數箭而亡。首戰以吐蕃的大敗而告終。
唐朝首戰告捷,聲勢大振。吐穀渾小王一看唐朝大勝,隨即率部族內附。吐穀渾的內附進一步惹怒了吐蕃。660年,噶爾·欽陵率虎狼之師出兵吐穀渾。情急之下,吐穀渾忙派人前往唐朝求援。令人不解的是,吐蕃也派使者前往長安訴說是非曲直。吐穀渾是唐朝屬國,其請援合情合理,而吐蕃何以也會有此舉動呢?這無非是噶爾·東讚域宋對於消滅吐穀渾之舉心裏還沒有底,所以需要試探唐朝方麵對於吐蕃出兵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