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赤瑪倫與武則天:兩個女人的隔空對話(3)(1 / 3)

赤德祖讚一番發自肺腑的表白,深深地感動了唐玄宗,尚讚咄熱拉巾趁機將金城公主希望能夠賜予《毛詩》、《春秋》、《禮記》各書的請求奏報給皇帝。唐玄宗將這個問題交給中書省以及門下省討論。經過一番爭論,門下省尚書裴光庭等人認為,吐蕃長期與中國敵對後再次歸附,如果利用這一機會,將這些書籍賞賜給他們便可以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進而使他們知道何為仁義禮智信,加深他們對大唐的認同。唐玄宗也同意這個觀點,遂批準了吐蕃的請求。另外,吐蕃還經常以金城公主的名義朝貢,敬獻各種方物,並派遣貴族子弟入唐國子監留學。731年二月,唐玄宗派外交部長崔琳出使吐蕃,並親自書寫《賜吐蕃讚普書》,再次陳述了唐蕃的友誼之樹長青。

740年,金城公主因病去世。唐玄宗得知這一噩耗,悲痛欲絕,下令廢朝三日,率領百官在光順門外為之焚香舉哀。

四、意外的收獲:被唐朝推出懷抱的南詔兄弟

說起洱海,人們自然會聯想到美麗的印象雲南,西雙版納、蝴蝶泉、瀘沽湖、麗江……可是在1000多年前的雲南之地,美麗景色下卻掩蓋著爾虞我詐,刀光劍影。

唐朝初年,洱海地區有6個部落,稱為六詔。南詔屬於六詔中的一個部落,原稱為蒙舍詔,由於它處於諸部落的南方,因此又被稱為南詔。南詔在諸部中經濟實力是最強的,是其他部落學習的對象。經濟決定一切,在強大的經濟後盾下,早在吐蕃勢力進入洱海地區之前,南詔就開始了對四周的擴張。兼並了唐朝的洱海諸屬部後,南詔的統治者無意中發現他們已經具備了兼並其他較大部落政權的實力,於是野心也極速膨脹,加快了統一洱海其他五詔的步伐。

由於地理因素,吐蕃和南詔相隔較遠,對其影響也不大。這個時候,唐朝與南詔保持著從屬關係,唐朝皇帝時不時地賞賜或者封賜南詔首領,盡管唐朝政治中心離南詔也很遠。本來吐蕃與南詔可以相安無事,但吐蕃出於擴張的需要,勢力也一步一步地逼近了洱海地區,一些部落經不起吐蕃恩威並施的雙重誘惑,紛紛叛唐降蕃。這時,南詔作為唐朝的親密夥伴和屬國,擔起了平叛的職責。南詔當然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們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成為洱海的霸主,贏取唐的信任是關鍵,因為這有這樣才可以取得唐強有力的支持。唐朝對南詔的表現十分滿意,南詔成為唐朝在西南地區抵禦吐蕃、實現對洱海諸蠻籠絡統治的最理想、最可靠的人選。

有了唐的支持後,南詔先後兼並了蒙雟詔、越析詔,並擊敗依附於吐蕃的浪穹詔、施浪詔及邆賧詔聯軍的進攻,進而統一了洱海地區,成為西南霸主。為了表彰南詔首領皮羅閣的偉大功績,唐玄宗封其為雲南王,賜名歸義,這標誌著南詔國政權的建立,隨之雙方關係進入了蜜月期。739年,南詔將治所遷至太和城(今雲南大理古城南)。這樣,唐朝也就將其在洱海的勢力進一步穩固下來,標誌著唐王朝扶植南詔統一洱海地區以對抗吐蕃勢力滲透策略的實施結束。之後,南詔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積極驅逐盤踞在洱海的吐蕃勢力,吐蕃不敵,退守於浪穹(今雲南洱源)一帶。

吐蕃要想在洱海地區擴張勢力,南詔是不可回避的問題,而南詔王也很滿意和唐互惠互利的關係,並不想作出什麼改變。時局似乎不會有什麼轉機,這樣的話,吐蕃要想深入洱海地區十分不易。絕處逢生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這樣的事情恰好讓吐蕃碰上了。因為張虔陀事件的發生,南詔與唐的關係起了變化。也是因為這件事,吐蕃和南詔的關係也起了變化。

張虔陀,雲南太守,該人陰詐好色,也正是因為他的好色斷送了唐朝與南詔多年的友好關係。新任南詔王閣羅鳳經常前往太守府與張虔陀商談政事,有時候會攜帶自己的美妃一同前往。這位美妃的確長有一副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張虔陀第一次見到她,就深深地被其美貌所吸引。他從來沒有見過如此貌美的女人,一頭長長的烏黑秀發猶如春風和著細雨撩撥著他那顆騷動的心。冬日的驕陽灑落在她柔美的後背,恰與灰藍色的高牆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給風姿綽約的她平添了幾分嫵媚與飄然;張虔陀呆呆地盯著王妃,魂魄早已離體而去,好似木柱一樣定格不動。直到手下高呼王爺駕到,張虔陀才從夢幻中醒來,恍如隔世的感覺他終於嚐到了。

自從南詔王閣羅鳳帶著美妃離開府邸後,張虔陀就陷入了單相思之中,原來思念一個人是如此的甜蜜而又痛苦。與其受著相思痛苦的折磨,不如單刀直入向閣羅鳳索要這個女人,好歹自己是雲南太守,隨便一封奏折就能將閣羅鳳的王位剝奪,女人與榮華富貴孰輕孰重,他自然會細細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