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族的曆史與夏朝同樣久遠,從契到湯共傳了十四代,恰好與夏相始終。後來商經過五百年而逐漸強大起來,最後經鳴條之戰滅掉了夏。為什麼從商王中丁時期以後,商王朝頻繁地遷都呢?殷商滅亡後,其最具戰鬥力的“飛虎族”到哪裏去了?瑪雅文明難道真的是商人後裔創立的商朝文明的“續篇”嗎?
商朝與瑪雅文明
殷商末年,周武王率軍攻入殷都朝歌。當時殷軍主力正在山東一帶作戰,駐守朝歌的殷軍倉促應戰,結果在牧野全軍覆沒,帝辛自焚,殷商滅亡。據史書記載,當時在山東作戰的殷軍達二十五萬,是殷商最能征善戰的一支軍隊,被稱為飛虎族。殷商亡後,這些人不甘臣服於周,於是在將軍攸侯喜的帶領下,奪海東渡……然而,此後再無消息。攸侯喜率領的二十五萬殷人哪裏去了呢?是被浩瀚汪洋吞沒了嗎?
1.商朝在瑪雅的印記
正如大西洋東西海岸線輪廓能完美地契合一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太平洋兩岸的華夏文明與瑪雅文明竟然也存在著某種匪夷所思的文化契合。
在瑪雅世界中,包括建築風格、天文曆法、宗教信仰等方麵,似乎都和商朝有著種種相似之處。
在尤卡坦半島,最著名的瑪雅遺跡之一就是擁有近3000年曆史的庫庫爾坎金字塔,這座塔是嚴格按照瑪雅曆法、遵循宗教儀式修建的。
與埃及金字塔不同,瑪雅金字塔是在錐形四方台上加建一個大殿,而不是純粹的錐形體。他們建造的大殿是用來敬奉神靈的,而不是供奉帝王或安置帝王遺體的。這種類型的金字塔,其實與我國古代的“台形建築”十分相像,如果對照我國的周公測景台,就不難看出它們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
更有趣的是,庫庫爾坎金字塔基座底部朝南的台階處刻有“羽蛇”,但中國人一看,便知那是“中國龍”,所謂蛇的“羽毛”,不過是龍的鱗片而已。更重要的是,瑪雅人建造金字塔敬奉鬼神、殺人殉葬等宗教活動,與商朝的宗教活動幾乎無異。
我們再來看看瑪雅人的天文曆法。
瑪雅人把一年分為13個月,一年260天,每個月20天,20天的日名都用不同的象形文字表示,而商朝也有這樣的傳統。瑪雅人也有十二生肖,其中虎、兔、龍、猴、狗、豬六種生肖在我國一直沿用至今。阿茲特克太陽石曆盤可以說是瑪雅天文學的一大傑作,它的第二環內,有四個方框內雕刻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圖案,另有半圓形框內刻有龍頭,其中五個圓點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無論怎麼看,它都幾乎與中國古代星宿學說類似。此外,瑪雅人也有與天文學相關的太極圖……
凡此種種可以看出,古代瑪雅的人文環境與我國古代的人文環境非常類似,特別是與商代文明近似。
2.牧野之戰留下的蛛絲馬跡
商朝滅亡的時間與瑪雅文明產生的時間就是“前後腳”的關係。這種時間的相接難道隻是一種巧合嗎?
公元前1046年初,在牧野大地(今河南淇縣)發生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決戰,結果以周武王為代表的新興勢力結束了商紂王的統治,商朝滅亡了。
不過,“牧野之戰”還有個重要細節容易被人們忽視:在大決戰開始之前,商紂王曾緊急調撥遠在山東作戰的將軍攸侯喜率部回師增援,由於路途遙遠,沒等攸侯喜大軍返回都城,商紂王已經自焚歸西。攸侯喜所率的25萬商朝軍隊不願歸順周武王,就奪海東渡,此後便杳無音信了。那他們究竟去哪裏了呢?
3.移民美洲——假設和論證
我們假設攸侯喜率領這些殷商的餘部去了中美洲,那他們有能力從海路進軍美洲嗎?
答案是肯定的。考古學家曾發現五千年前山東沿海居民出海捕魚的遺跡。四千多年前,中國人已在黃海的海島上有了殖民點。此外,在山東長島還發現了四千年前的木板船。這充分說明,殷人在當時已經具備了遠海航行的技術、知識和物質條件。
北太平洋黑潮暖流的存在,又將這一設想的可能性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源於北赤道海流的黑潮暖流,從台灣東部北上日本南岸向東,與常年順風的西風漂流相接,至美洲後分為南北兩支,南支即為加利福尼亞寒流,直達墨西哥海岸。一些學者認為,在東北太平洋上航行的木船一旦進入這股長年穩定的漂流帶,是極有可能到達美洲的。為此,他們做了一係列探險試驗。1852年,美籍華人喬治·休率眾駕駛八艘小船,從廣東下海,隨後進入黑潮,最後果然漂移至加利福尼亞。
從地理位置看,當時的文明古國中,中國距離美洲最近。攸侯喜率領的商朝餘部為了逃避周武王的追殺,順流漂到了墨西哥西海岸,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