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手是波斯軍隊的驕傲,是克敵製勝的法寶。但在馬拉鬆,他們不過是“一分鍾的軍隊”。一分鍾過後,他們就變得毫無意義。對此,波斯人很難理解。其實,道理很簡單:波斯騎兵此刻在海上,不在馬拉鬆。沒有騎兵的配合,弓箭手形同虛設。
弓箭手這個兵種等於被逐出了戰場。
剩下的一切都要由步兵來解決。
死亡之路總長三公裏
雅典步兵除了披掛厚厚的鎧甲之外,還攜帶著三種武器:重約十八斤的盾牌、兩米半的長矛,以及一個短劍。
相形之下,波斯步兵的裝備要脆弱得多。和希臘武士比起來,他們的甲胄更薄,長矛更短,有些甚至根本沒有盾牌。波斯步兵更適合機動作戰。待在狹小空間裏,麵對麵地和重裝武士對抗,那是他們不擅長的。但是他們有人數上的巨大優勢,波斯方陣比希臘人的更厚實、更難以突破。
兩個龐大的方陣發生了劇烈的衝撞。現代人已經很難想象那種麵對麵廝殺的殘酷場麵。哀號、踐踏、死亡。在前排的雅典士兵,用盾牌撞擊敵人,用長矛猛刺敵人,用短劍劈砍下敵人的肢體。鮮血噴在他們的甲胄上,他們的盾牌上。一旦他們被敵人刺倒,轟然倒地,後排的士兵就會立即補上他們的位置。
波斯人布陣的時候,習慣將他們最精銳的部隊--一般是來自伊朗的波斯武士--部署在中間,將較弱的部隊部署在兩翼。而雅典聯軍這次布陣正好相反,他們中間的方陣最弱,兩翼最強。
於是,兩個方陣慢慢地變形。
波斯中路部隊將雅典人逼得節節後退。而在兩翼,雅典聯軍則進展順利,向前不斷推進。這樣,波斯人的方陣成了一個三角形,而希臘人的部隊則成了一個V字形。從圖上看,雅典聯軍似乎在張開兩翼,擁抱著波斯部隊。
這正是米提亞德戰術的核心:他要用兩翼逼近波斯人,把他們慢慢逼迫到一個小小的空間。這樣,波斯軍隊人數上的優勢將毫無意義。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雅典中部部隊能否抵住波斯人的進攻。如果V字形最底端被突破,那整個方陣就會解體,雅典聯軍就會萬劫不複。
戰鬥在激烈地進行,一個漫長的秋日……
雅典聯軍汗流浹背地作戰,從頭盔上狹小的瞭望孔裏隻能看到來自四麵八方的敵人。埃斯庫羅斯回憶起當時的場麵,也隻記得一片混亂:“長矛揮舞,讓人意亂神迷。”這個時候,許多人聲稱自己看到了奇景。一位全身披掛的神明出現在戰場上,向波斯人發起猛攻。據說,他就是雅典城的建立者--神話英雄忒修斯。不是一個人,而是許許多多人都聲稱自己看到了這一點。現代心理學家會毫不猶豫地稱之為集體幻覺。在巨大壓力之下,人們會借助於心理暗示,看到同樣的幻影。
經過漫長的苦戰,雅典人的中部部隊奇跡般地頂住了壓力,支撐住了V字形方陣,米提亞德的戰術開始發揮作用。
V字形的角度開始縮小,巨大的兩翼向中間推去。波斯人跌跌撞撞地後退,直到他們在雅典的“兩條鐵臂”之下,擠做一團。
然後,是一場大屠殺。
混亂在波斯軍隊中蔓延。巨大的數量反而構成了可怕的災難。前列的波斯人慘遭屠戮,而在他們後麵密集的人群互相推擠,碰撞。波斯人視野所及,都是擁擠在一起的自己人。他們有矛無處刺,有劍無處劈。越來越擁擠,越來越緊張。
潰敗發生了。三角形的部隊四分五裂,紛紛向後方逃去。
波斯人掙紮著跑向自己的船隻。他們距離船隻大約有三公裏,這三公裏成了波斯人的死亡之路。雅典人在後麵一路追擊,許多波斯人在混亂中跑錯了方向,沒有來到海邊,反而陷入了一個大沼澤。他們全都成了犧牲品。
雅典聯軍衝到海岸,試圖奪取船隻。埃斯庫羅斯的兄弟是十將軍之一。他用手死死抓住船尾,和波斯人爭奪船隻。他的手被斧頭砍掉了。這位雅典將軍在海灘上翻滾哀號。他死了。
一片大混亂之後,波斯人揚帆遠去,留下了七艘船舶和無數死屍。
馬拉鬆之戰就這樣完結了。波斯軍隊損失了六千四百人。至於那些死在沼澤地裏的,還沒有計算在內。誰也不知道他們有多少。相比之下,雅典軍則僅僅陣亡一百九十二人,其中有執政官卡裏馬卡斯和兩位將軍。將領們的死亡率大大高於普通士兵,希臘的戰鬥就是這樣……
普拉提亞人陣亡十一名。聯軍中傷員有多少,則沒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