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溫泉關(1)(1 / 3)

左手握著生,右手握著死

馬拉鬆之戰對於大流士,當然是個巨大的打擊。但那次遠征也並非一無所獲,波斯人畢竟占領了愛琴海的許多島嶼。

大流士積極籌劃下一次遠征。但正在此時,埃及爆發叛亂。大流士要在埃及和希臘之間做個選擇:哪一個更可恨,更應該先鏟除?他還沒有來得及作出決定,就忽然死去了。

這並不奇怪,帝王也終有一死,何況他已經是一個六十四歲的老人。

大流士有眾多妻妾,這些女人為他生下許多孩子。其中隻有一位能成為波斯之主,他就是薛西斯。薛西斯繼承王位毫無懸念。他的母親是大流士的王後,也是波斯開國之王居魯士的女兒。在所有波斯王子中,薛西斯是最尊貴的一位。

公元前485年,薛西斯成了波斯第四代國王。

在美國電影《300》中,薛西斯是一個俊美詭異的青年,臉頰上掛著成串的金環,身材高得不合常理,張嘴就是一口沙啞的英語。這純粹是歪曲。事實上,薛西斯臉上沒有金環,反而蓄著長須。但他確實非常高大英俊,在整個帝國裏罕有其匹。

從希羅多德所著的《曆史》中看,薛西斯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他認為自己處於世界之巔,從那裏俯視著螻蟻般萬千眾生。他的舉動時而寬宏,時而暴虐,難以揣摩。他的本性並不殘忍,在某些特殊的時刻,他甚至像??人一樣心思細膩,感懷傷世。如果拿中國的帝王和他比較,最接近於他的是隋煬帝。

除了希羅多德以外,還有一個關於薛西斯的資料來源,那就是《聖經》。《舊約·以斯貼記》裏記載了他後宮裏的一個傳奇。在這個故事裏,薛西斯握有難以想象的權力,他左手握著生,右手握著死。而他伸出哪隻手,沒有人可以揣度。

帝國裏所有人都匍匐在他腳下,除了他,沒有人享有安全和尊嚴。

王後是他的奴隸。他曾在酒後,命令王後走到那些醉漢麵前展示自己的美麗。他就像一個富翁在炫耀自己的珠寶。王後拒絕了這個命令,捍衛了自己的尊嚴。但她付出了慘痛代價。她馬上被廢黜,打入冷宮。後宮裏的嬪妃,如果不蒙他召見而擅自進入寢宮,都會有生命的危險。如果薛西斯向她伸出了金杖,那麼她將被赦免。如果他沒有伸出,那麼她就會被處死--哪怕她是王後。

首相是他的奴隸。他可以輕易地扶植起一位首相,也可以同樣漫不經心地處死他。雖然首相可以聚斂起龐大的財富,擁有顯赫的權勢,但薛西斯的一次憤怒,就可以讓這一切化為烏有。

至於那遍布帝國的猶太人,則更是他卑賤的奴隸。整個猶太民族的生死完全係於他一念之間。是遭受可怕的滅族,還是享受國王的恩寵?全體猶太人戰戰兢兢地等待著蘇撒皇宮的王諭。一個民族在生死之間的等待與掙紮,構成了《以斯貼記》的核心。

《以斯貼記》成書於較晚的時期。作為一個故事,它是杜撰的。作為一個曆史小說,它的細節描述也是不準確的。但是,它傳達出了薛西斯帝國的氣氛:薛西斯的意誌是遮蔽天地的網,整個帝國的臣民都在網中。

公元前480年,薛西斯的網撒向了愛琴海。

還有哪個民族沒被征服

薛西斯即位後的第二年,派遣了一支部隊前往埃及平叛。波斯輕而易舉地征服了埃及,就像獅子毫不費力地咬死一隻瞪羚。

但是希臘是一個更大的問題。它不是瞪羚,而是凶猛的狼,時刻準備為自己的自由而戰。

馬拉鬆之戰是波斯人心頭的陰影,薛西斯決心徹底解決掉希臘人,為波斯人熨平這個創傷。除了複仇,他還有更偉大的夢想。

薛西斯向帝國大臣宣布了這個夢想:希臘隻是大征服的第一步,波斯帝國將以它為基地,進而征服整個歐洲。他要把所有的土地並入一個國家,波斯的領土將和蒼天相接,太陽所臨之土無不臣服於波斯。

偉大的夢想需要異乎尋常的努力。

薛西斯為了遠征希臘,用了四年的時間做準備。整個帝國全部騷動起來了,幾百萬平方公裏的帝國內,一片喧囂。無數的財富與物資,無數的武士一起湧向西方,為遠征作準備。

整個人類曆史上,還從沒有過如此巨大的軍事行動。像沙一樣多的人,像沙一樣多的黃金,像沙一樣多的糧食,最終彙成了前所未有的龐大軍隊。

戴著銅盔的亞述人、掛著箭筒的米地亞人、手持藤弓的印度人、攜帶短槍的巴克托利亞人、騎著駱駝的阿拉伯人、頭頂狐皮帽的色雷斯人、駕駛戰車的非洲人、劈波斬浪的腓尼基人……史書上一口氣羅列了五十八個民族,他們都卷入了這場洪流。希羅多德寫道:“亞細亞的哪一個民族沒有被征服呢?除了那些巨川大河之外,哪一條河流又沒有被他的大軍喝幹了呢?”

薛西斯為了這次遠征殫思竭慮。什麼樣的代價他沒有付出!

波斯人第一次進攻希臘時,在阿托斯山慘遭覆舟之禍。為了確保海運安全,薛西斯事前派出軍艦到阿托斯山下挖出了兩公裏多長的寬闊壕溝,這樣波斯海軍就可以避開阿托斯山的風暴。這條運河被稱為“薛西斯運河”,直到今天我們還能看到它的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