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薩拉米斯(1)(1 / 3)

開戰前的全線潰逃

對波斯人來說,那也是一個不眠之夜。

薛西斯生恐希臘人連夜逃跑,派出艦隊包抄海峽出口後,他又下令海軍在海峽入口來回巡遊。此外,他還下令運送四百名戰士到海峽中的一個小島上去。那個島嶼叫普西塔列阿,位於海峽入口的中部。薛西斯認為這是個戰略要地,可以和海軍遙相呼應。

等到黎明的時候,波斯人已經部署完畢。幾百艘戰艦排成三列,浩浩蕩蕩地橫在海峽前麵,在它們背後,是緩緩升起的太陽。

這一天,是公元前480年9月25日。

這是戰鬥前最緊張的時刻。波斯艦隊的全體人員都緊張不安地注視著海峽深處。戰士攥緊了劍柄,槳手們在黑暗的底艙裏寂靜無聲,等待著指揮的口令。

忽然,海水開始蕩漾,海浪一拍又一拍地擊打在船舷上。

遠處的群山也在晃動。普西塔列阿上的四百名戰士驚恐地看著震動的大地。

一場地震同時襲擊了海洋和陸地。

還沒有等波斯人從驚恐中恢複過來,地震就戛然而止。波斯人一無所傷,但卻感覺到了無名的惶惑。也許這是神明的暗示,它沒有暗示結局,但卻表明此時此刻的重要。所有人都感到了自己正站在一個偉大時刻的門前。

希臘人第一個敲響了大門。

波斯人聽到海峽深處傳來的聲音。那是雄壯的吼聲,就像凱旋的戰歌,夾雜著對勝利的祈求和對敵人的蔑視。從幾萬希臘人的喉嚨裏發出嘹亮的合唱,在海峽兩岸的崖壁間形成巨大的回聲。軍號聲、笛聲夾雜著歌唱,轟鳴著衝向波斯艦隊。

波斯人默默地傾聽著。大部分人聽不懂歌詞,但卻能清晰地聽出歌聲裏的豪邁與無畏。

司令官一聲令下,波斯帝國整個艦隊啟動了。幾百條戰艦迎著歌聲的方向開往海峽深處。

歌聲越來越近,越來越響亮,到後來變成了高昂的吼叫:

前進啊,希臘的男兒!

解救你們的祖國,

解救你們的妻兒,

解救你們祖先的神殿與墳墓!

此刻為它們而戰!

薄霧之中,一支巨大艦隊的身影終於浮現出來。希臘人的艦隊整齊地排列著,陽光像金屑一樣傾瀉在它們上麵。

希臘人的艦隊本來停泊在一個海灣中,現在它們開出海灣,迎接敵人的進攻。整個艦隊延展出大約三公裏。這個寬度對於三百六十六艘戰艦,是相當適宜的,正好排成兩列。地米斯托克利選擇了一個非常有利的地形--艦隊背靠著薩拉米斯島。在它北麵,是聖喬治島,南麵則是昔諾蘇拉海岬。島嶼和海岬護衛著艦隊的兩翼,使敵艦根本無法從側翼進攻他們。這樣,唯一需要考慮戰線的就是正麵。

而三公裏的正麵戰線對於波斯艦隊來說,則過於狹窄。他們隊形無法展開,隻能排成數列,擁擠著衝向敵艦。這種地形,???人聯想起了溫泉關。波斯人數量上的優勢無法施展,隻能在一個狹窄空間裏和敵人一決雌雄。

這個地形可以說是上天給予希臘人的恩賜。地米斯托克利精明地利用了它,但他還在等待另一個恩賜。

而這個恩賜,需要耐心的等待。希臘武士全神貫注地看著波斯艦隊。而地米斯托克利則不時地仰望海峽遠處的天空--那裏蘊藏著他的一個希望。

希臘海軍的布陣一向以右翼為尊,這個傳統淵源於陸戰。希臘步兵左手持盾,可以保護自己左邊的夥伴,但是在陣線最右列的戰士卻無人保護。因此,隻有最富經驗的戰士才會被安排在右翼。海軍不存在這個顧慮,但依然繼承了這個傳統。斯巴達雖然隻有十六艘戰艦,但它是盟主,因此被安排在了右翼,緊挨著它的是三十艘厄基那戰船。

雅典人擁有一百八十艘戰艦,被安排在左翼。和它在一起的,還有四十艘科林斯戰艦。這樣,希臘海軍有一記強有力的左手拳。但是在這記左手拳對麵,是一個勁敵--腓尼基艦隊。

波斯人把腓尼基艦隊安排在了雅典人對麵,伊奧尼亞人的艦隊安排在斯巴達人和厄基那人對麵,兩者之間則布滿了其他民族的戰船。

兩支龐大艦隊已經非常接近了,近得他們可以聽清敵人憤怒的吼叫,看到敵人揮舞的長矛。

在海與天之間,在島嶼與海岬之間,腓尼基人和雅典人--海洋霸主和挑戰者,虎視眈眈地對峙著。在海洋中,各自的戰艦很容易辨認。雅典戰艦的尖頂短而厚重,船尾繪有一個天鵝的腦袋;腓尼基戰艦的尖頂長而銳利,船尾則繪有一個須發濃密的人頭。根據尖頂的差異,曆史學家斯特勞斯將它們形象地比喻成鯊魚與劍魚。

鯊魚和劍魚都繃緊了每一根神經,緊張地等待著。不安感延伸到了三公裏戰線上的每一個角落,控製了二十多萬戰士的心靈。

這個時候,緊挨著聖喬治島的科林斯戰艦忽然全速開動,駛離戰場,向海峽更深處駛去。

波斯海軍頓時目瞪口呆:還沒開戰,希臘艦隊居然已經開始潰逃!

與此同時,一件更讓他們震驚的事情發生了。

希臘艦隊忽然整齊地後退。幾百名領航員同時發出指令,幾萬名槳手一起倒劃船槳。希臘船隻退向薩拉米斯島的方向。後退中,它們的船首始終穩穩地對著敵人,陣形沒有任何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