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在風中飄揚
故事發生在巴勒斯坦。在那裏,有一個小小的民族--猶太。
猶太人有著傳奇般的曆史。在模糊的久遠年代,他們在西亞和埃及輾轉流徙。最終一位英雄摩西帶領他們離開埃及,來到了現在的巴勒斯坦。在這些流浪者眼裏,那裏是流著奶與蜜的樂土,是神賜予他們的福地。
然後是戰爭。
殘酷的戰爭持續了幾百年。猶太人用刀劍和鮮血建立了大衛王朝。黃金時代就此開始。在大衛之子所羅門統治下,王朝達到了極盛。國王建立了宏偉的聖殿、華麗的王宮,還組建了兩支艦隊。據說他的後宮中有七百名妃妾,其中包括埃及公主。
《聖經》裏曾經詳細描述了那個時代,用種種故事烘托所羅門的偉大與智慧。但事實上,猶太人從沒建立過真正的強國。所羅門統治的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王國。它麵積狹小,土地貧瘠,在世界上無足輕重。而所羅門的奢華,其實是因為分享了腓尼基人的商業財富。為了修建王宮與神廟,所羅門甚至賣掉了二十座城池。他是一個殘酷、自私、短視的君王,這才是神話後麵的真相。然而,在後人的記憶中,那依舊是不可思議的美好時代。
因為後麵的時代實在過於殘酷。
黃金時代轉瞬即逝。大衛王朝維持了不過幾十年就宣告分裂,巴勒斯坦出現了兩個國家--北部的以色列王國和南部的猶太王國。此後的曆史,充滿了暴力、屈辱和死亡。入侵者一次又一次洗劫這片土地。
先是亞述人。他們像暴風雨一樣掃蕩了北部的以色列,以色列滅亡了。亞述人是一群殘暴的征服者,他們習慣將俘虜活活剝皮,然後釘在木樁上。血肉模糊的屍體堆積如山。猶太人恐懼地將亞述首都尼尼微稱為“血腥的獅穴”。
南部的猶太則葬送於巴比倫王國之手。猶太王被俘虜,他的幾個兒子在他麵前被殺死,他自己的眼睛也被剜出。雙目失明的國王被人用銅鏈拴著,像狗一樣在巴比倫示眾。耶路撒冷被洗劫一空,全城居民被擄到巴比倫。在那裏,他們度過了六十年的囚徒生涯。在那段最黑暗的日子裏,猶太人寫下了沉痛的詩句來懷念故土。哀婉的旋律在琴弦間流淌,就像他們心頭湧動的憂傷: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情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
我若不紀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過於我最喜樂的,情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
等他們終於返回故土的時候,災難也沒有終結。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輪番統治他們。脖頸上的鐵軛換了一具又一具,不變的是奴隸的身份。
猶太人沒有自由,沒有獨立,也沒有尊嚴。唯一有的就是信仰。--那是他們唯一的財富。
猶太人發展出了堅定的一神教。這種宗教最終通過曲折的方式,影響了西方文明。這個小小的民族為西方人的信仰奠定了基礎。它對現代世界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希臘人的智慧和羅馬人的武力。
上帝耶和華是他們唯一的主。耶和華許諾賜予他們無窮的榮耀與福樂,猶太的人民將多如天空之星、荒漠之沙。耶和華會陪伴猶太人走過幽暗之地,來到平安歡樂的喜宴。耶和華將給他們塗上聖膏油,斟滿福杯,使他們遠離恐懼與奴役,直到永遠。
經書裏記載了偉大的承諾,現實中卻充滿了無盡的屈辱。
不斷的苦難,反而使信仰愈益頑強。災難像是一座火爐,猶太人的信仰則是一塊堅鐵。在火爐中,這塊鐵越來越灼熱耀眼。
猶太人守護著一個秘密。先知們曾經預言,“耶和華的日子”將要到來。那時,耶和華將用天火洗滌塵世,罪惡的帝國會化為廢墟。一個偉大的救世主--彌賽亞將帶領猶太人,走出奴役,君臨萬民。千萬個民族將匍匐在耶路撒冷的腳下,敬拜耶和華。大地將長出豐美的果實,月亮將明亮如太陽。彌賽亞的王朝也將統轄全世界,並永垂不朽。
可五百多年已經過去了,彌賽亞依舊沒有到來。
無數人在尋覓,在企盼。他們在家中祈禱,他們在聚會中爭辯,他們在荒野裏呐喊。有人穿上了白衣,拋棄了家庭,投身於冥想;有人則組織成小集團,拿起武器和羅馬人戰鬥。--隻是彌賽亞遲遲沒有來到。
這片幹渴的土地正經曆陣痛。一場大變革將要到來:也許是偉大的勝利,也許是可怕的災難。事實上,兩者將接踵而至。
這是個墮落的時代
在以色列的曠野裏,生活著一個瘦削黧黑的人,他叫約翰。
約翰出生在一個祭司家庭。當他還是個孩子時,父母就把狂熱的信仰灌輸給他。長大成人後,他被送入祭司學校,學習敬奉神明的技巧。
在昏暗的燈光下,教師們不厭其煩地講解著各種繁文縟節。每次祭獻都被精心計算,每次祈禱都被嚴格規範。講解裏,有一頭頭被宰殺的牲畜,一張張無酵的麵餅,卻沒有信仰裏最重要的東西: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