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後記(2)(3 / 3)

我們該用什麼比喻來形容這個在困在中世紀的歐洲呢?我寧願說它是一隻蝶蛻變前的蛹。

但蛹首先要為生存苦鬥。

經過幾百年的掙紮,它終於熬過了寒冬。北歐海盜融入了西??文明,遊牧民族被擋在門外。不過最大的危險來自伊斯蘭世界,阿拉伯帝國像一頭雄獅,從印度河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歐洲就像一隻羔羊,被環抱在雄獅懷中。

到了11世紀,歐洲已全麵複蘇:中歐農民向東墾荒推進,意大利船隻在整個地中海揚帆遠航。被圍困的歐洲,變成了一個膨脹的歐洲。它依舊四分五裂,但一種秩序慢慢從混亂中產生出來。這種秩序迥然不同於東方帝國,它是碎裂的、多元的。也正因為此,它才能給新事物留下生長的空間。

曆史學家稱這種秩序為“封建製度”。

這種製度大致可以概述如下:土地被分割成一個個封地,領主把它分封給自己的屬下。屬下則向領主宣誓效忠,提供軍事服務。同樣,屬下接受封地後,可能把它又轉封給他自己的屬下。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分封網絡。

幾百年下來,這個網絡錯綜複雜,宛若迷宮。在不熟悉它的人眼裏,這簡直是一個瘋子的設計。比如,由於某一塊土地的緣故,約翰是亨利的領主。但在另一快土地上,亨利又是約翰的領主。在這種封建製度下,沒有任何人有獨裁的權力。歐洲的國王不像東方的帝王,他不過是貴族的領袖而已。

這種體製下,社會上出現了一個新的階層--騎士。他們是軍事化貴族,手持利劍長矛,縱馬奔馳。後人喜歡美化他們,給他們杜撰出各種美德。事實上他們殘暴好鬥,有時甚至嗜血成性。一個貴族曾宣稱:“對我來說,吃喝和睡覺都算不上什麼樂趣。打仗的時候雙方發出怒吼的時候,無人騎乘的戰馬倒在陰影裏的時候,人們喊叫著‘救命!救命!’的時候,我看到他們--不管是誰--掉到野草充斥的山溝裏的時候,我看到他們拿著短矛、披著戰旗死在地上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樂趣!”也許,這才是真實的騎士寫照。但同時,他們富於自尊,蔑視死亡,危難麵前百折不回。在那個時代,他們可能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戰士。

隻有宗教才能使他們畏懼。

羅馬帝國在垂死之際,接納了基督教。這一舉措沒能挽回帝國淪亡,但卻埋下了一個深深的伏筆。

耶穌要是能活到這個年代,對這個宗教必會驚詫不已。

耶穌宣揚平等,它卻強調等級;耶穌呼籲和平,它卻鼓吹聖戰;耶穌重視內心的熱情,它卻製造了繁縟的儀式。有人用耶穌的名義燒死異端,有人以耶穌的名義勒索錢財。但是耶穌發出的愛之呐喊,依舊是教義的核心。基督教依舊認可靈魂的平等,承認個體的價值。

在那個黑暗的年代,基督教如同一把奪目的火炬,照亮了千萬人的心靈。許多人鄙視中世紀的基督教,認為它野蠻、墮落。但如果沒有基督教,中世紀會野蠻得多,也墮落得多。是基督教為他們維係了共同的價值觀,為他們找到了靈魂的家園。

洗禮、禮拜、祈禱、懺悔,這些宗教活動給了無數人以安慰,他們的生命不再是一片毫無意義的沙漠。盡管卑微、盡管困苦,但生命依舊是有意義的。在如此悲慘的年月裏,這個想法本身不就是一個奇跡嗎?

那麼,幾千萬人毫無保留地信仰它,又有什麼奇怪的呢?有人為它拋棄家園,做萬裏遠征,又有什麼奇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