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2 / 3)

“如果你愛一個人,就和他同居吧,因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就和他同居吧,因為那是地獄。”

事實上充滿青澀的同居不是天堂,因為那裏有苦澀的回憶;它也不是地獄,因為那裏有愛情的甜蜜。當青澀褪去,很多女性困在同居男友不願意結婚的籠子裏痛苦著,鬱悶著出不來。

女人,最怕被蒙在鼓裏。一心一意地經營著同居天地,等待著婚姻的實現,豈料對方早已沒有了永遠的打算。

朋友A就是一個例子,與一個比自己年紀稍微大一些的女子戀愛了,同居了,時間久了卻發現女子不合適娶回家做妻子。母親對該女子不滿意,A與自己的朋友在一起時也表現得明白,偏偏女子自己蒙在鼓裏。每次看見女子甜蜜溫婉的笑,A心裏都止不住泛上一陣陣微寒。婚姻,或許在女子心裏還是一個能觸碰到的美夢,而旁人,沒有吹破肥皂泡的責任。

在同居的日子裏,女人都以為把握了愛情,雖然沒有那一紙婚姻的契約,然而她們還是和所有戀愛中的女子一樣,渴望著天長地久、海枯石爛。但是同居的女人也有苦惱。她苦惱自己的青春,苦惱自己的付出,苦惱那一時半會兒得不到的一紙婚書。她們總是天真地把同居作為試婚的“實驗室”,實際上她們很少得其所願。因為權利和義務是互為依存的。同居中的男女,雙方都留有餘地,隨時可以撤退,他們不大可能像婚姻中的男女那樣,真正去麵對和解決共同生活中產生的衝突,因此所謂“試婚”其實隻是一種虛幻的假象。

由於這種自欺欺人的虛幻,女人往往不敢也不願正視衝突,遇到矛盾往往采取回避態度,久而久之,積壓的問題多了,分手也就不可避免了。此時女人生命中的至愛被碾得粉碎,如同那顆被粉碎了的心。

虹雖然隻有26歲,但卻已經有了4次同居失敗的經曆。她18歲開始與男人同居,但每一段關係最終都無疾而終。虹自己說,在每一次分手時,她都發現自己用情太深,因此受傷也太深。虹說自己再也不敢嚐試這種痛苦了。每一次同居前,虹都抱著可以與對方長相廝守的決心,小心翼翼地珍愛著每一段感情。然而,同居帶給她的不是自由和幸福,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傷心。“本來以為這個人是我的,然而後來才知道,他根本不是因為愛你至深才和你住在一起,他隻不過因為一時寂寞或無聊,抱著合則聚、不合則散的態度來對待這段感情,讓你無法再去麵對他。”

每一個不想對女人負責任的男人,都會用“我又沒和你結婚”來對待同居的女友,而這種傷害對女人來說是一生一世的。有了4次同居的經曆後,虹明白了一個道理,她說:“我再也不會給任何男人說這句話的機會了。”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戀愛中的男性多希望“占有”對方,而女性則希望能完全與對方“融合”。女性對異性產生感情後,情感漸趨濃烈,繼而產生依賴;而男性則不然,他們的性指向比較明確,一旦達到目的,熱情就會減退。

另一項綜合性研究結果更明確地顯示出,隻有不到10%的同居男性有結婚的打算。對絕大部分有同居經曆的女性而言,同居過程像一把刻刀,在自己的身心上緩緩留下刻痕,它們大多是情感的疤痕,像年輪一樣留存在女人的體內,默默地影響著女人對世界、對人生的態度。它的作用往往是消極的,憤世嫉俗的。在美國,40歲以上的婦女隻有4%認為同居可代替婚姻。這是女性在付出代價後得出的結論。

每每遇到男性要求同居的請求時,許多想與對方天長地久的女子便會善意地想:如果我們誰都不向前邁一步,那麼我們怎麼能接近目標?於是,就違背自己希望結婚的意願與對方同居起來……結果,受傷的是自己。

廣告設計師方悅的一句話也許最有總結性,她說:“男人是同居生活的受益者,既沒有嚴格的束縛,也無須承擔太多的責任,同時又可以享受家庭帶來的全部便利和樂趣。而女人,就不得不麵對許多麻煩甚至磨難。我做了兩次人工流產……結婚了不想生孩子是一回事,但因為還是同居而不能生孩子是另一回事。”

7.愛情經濟學——成本與收益

有人會覺得將愛情與經濟掛鉤,是在褻瀆愛情的純潔和神聖。確實,愛情是美好的,是羅曼蒂克的,是人類感情的最高象征,扯上充滿銅臭的商業味道,以商業觀點的角度來看待愛情,恐怕沒有多少人可以接受。可是,這就像吃飯一樣是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如果我們坐下來,心平氣和地想一想,愛情是需要成本的,收益與成本的計算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

任何一種投資都有風險,愛情尤甚。30歲的女人,愛情可能一觸即發,也可能稍縱即逝,因為各種各樣的現實的原因,愛上一個不能愛的人,愛上一個別有用心的人,愛上一個有障礙的人,這樣的愛情投資也許會讓一個20歲的女孩增長見識,促進成長,卻可能讓一個30歲的女人瀕臨情感破產。30歲以後,心靈雖然不再那麼容易受傷,可一旦受傷,也不會那麼容易複原。

30歲,正是女人在愛情上左右逢源、笑看風起雲湧、從容淡定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的女人,更應該考慮一下愛情的成本。

(1)30歲女人的“固定資本”

30歲的女人,告別了青澀幼稚,又離凋謝還早,身體和心靈都是“蜜桃”成熟時,無論她們自己是否意識得到,那性感的身姿,平和的心態都會替她們招來無數的愛慕者。這樣的風姿綽約,這樣的風情萬種,隻有到30歲的時候才能發揮到極致。因此,聰明的女人從來不怕30歲,因為在別人哀歎青春不再、愛情短缺的時候,她們已經開始為自己擬訂新一輪的生產幸福的計劃。

(2)30歲女人的“流動資本”

30歲的女人,經曆過塵世間的風雨滄桑,對於生命、愛情、男人和自己,都有了新的感悟。愛情不再是她生活的全部內容。無論在事業上、人際關係上還是在兩性交往中,她們都可以更加從容地展示自己,如魚得水、盡在掌握、酣暢淋漓。而這樣的態度本身就是一種讓年輕女孩嫉妒、讓所有男人心動的資本。這樣的性感讓女人更加立體,而立體的女人會讓愛情更加甜蜜。

有了這樣的資本,30歲女人似乎可以好好地談一場“愛情生意”了。愛情可以談,但至於“虧本”還是“贏利”,關鍵還要看看投入和產出,回報與風險了。

愛情的投入,首先是時間的投入。與20歲不同,30歲的女人大多都有一份不能掉以輕心的職業,而這份職業又關係著她們的前程和收入水平。如果談戀愛花了太多的時間,就有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賠了夫人又折兵”。沒有誰的愛情是不經過時間的洗禮和考驗就可得到的。要是想在愛情中得到收益,就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讓自己去了解、接觸對方,這個過程同時也是讓對方了解自己、接納自己的過程。人的一生極為短暫,投入大量的時間在愛情上,有人會感到不值。楊過和小龍女苦等16年的故事在現實中真的很難發生,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時間投入。時間是人感情上的一根主軸,而愛情是沿這根主軸上下波動的曲線而前進。這個方向就是人生命的最終走向。不管怎麼說,時間是愛情成本中最為重要,最為讓人痛不欲生的投資。

其次,感情思想的投入也對愛情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與互融,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地愛上另一個人。感情成本是愛情成本裏最為傷神、最為不好把握的一種投資。愛情的收益就是如果我愛你,你就得愛我,要不然就會感到傷心難過。不論我們怎麼通達圓滑,愛情的來臨勢必要引起一些情緒變化。因為30歲的情緒比20歲更難處理,更容易帶來負麵連鎖反應。在這個世界上最輸不起的投資就是得不到愛情的投資。感情上的投資之大,也是任何商業的投資所不能比擬的。感情是一種液體,就好比是水,沒有給愛情投資以前滿滿一盆,一旦投入則如開泄的閘,很難收得住。所以如果沒有管理情緒的能力,那麼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還有就是物質上的投入。雖然有些時候,我們口頭上並沒有將金錢當做愛情的砝碼,可是當女友收到價錢不菲的禮物時,我們依然會發自內心地認為:他真的很愛她!物質的東西對愛情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愛情作為精神上的一種凝聚的升華,要用外在的東西表達出來。思想感情的表達,有很多種形式,有語言,有文字,有的時候物質上的東西能將感情有效地表達出來,就像情人之間互送信物。

最後,如果30歲的女人已經結婚,那麼這時候重新投入愛情就還需要考慮家庭成本和自己的責任。雖然越來越多的人說“外遇是可以寬恕的罪”,但如果沒有放棄家庭的打算,那麼最好別讓自己“犯罪”,因為這樣的成本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明白這點,你就會更加理解《廊橋遺夢》中女主人公的選擇了。

有這樣一個綜藝遊戲:台上擺著一個巨型天平,主持人給幾對夫妻各自提供一些砝碼,然後要每對夫妻在不得商量的情況下分別往天平的兩個秤盤裏添加砝碼,看誰能最快使天平出現平衡。在所有的參與者中,隻有一台天平放上砝碼後當即出現平衡。這個天平是由一對老夫婦“控製”的,兩位老人的辦法實際很簡單:雙方將自己所擁有的砝碼全放到秤盤裏……夫妻雙方唯有獻出各自所擁有的一切,愛情的天平才能保持穩固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