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女人不要做男人懷中的“波斯貓”
聰明的女人會明白,女人光靠塗脂抹粉是塑造不了魅力的。魅力在於內在氣質的閃爍,在於人格的造就,在於事業的努力追求。所以,女人要有獨立人格,不依附男人,也不必一直依附丈夫,要走自己的路,這樣才能獲得幸福的長久青睞。
很多女人都甘願做男人懷中的波斯貓,生活無憂無慮,無牽無掛,其實這是一種目光短視的表現,懂得生活真諦的女人會明白自己擁有一定的事業才是愛情美滿、生活幸福的保障。
每個結了婚的女人都想讓丈夫永遠迷戀自己,但是往往事與願違。男女之間結婚以後,就會產生彼此依賴的相屬感,有心理學家指出,夫妻間的相屬感,幾乎是婚姻中的“險灘”,原因在於其感情過於穩定,幾乎近於麻木,妻子在丈夫眼中也逐漸失去了魅力。幸福的女人知道婚姻也是需要經營的,其實女人婚後幸福的秘訣就在培養自己的獨立人格,進而在丈夫心目中顯現出獨特的魅力。
說到魅力,女人往往聯想到自己的外表,於是有些女人就長籲短歎起來,因為她們深知自己相貌平平,心底裏早已有了一些自卑。加上結婚、懷孕、生孩子,青春易逝,心裏更不是滋味。其實以為自己相貌平平便無魅力可言的想法,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小王和小蘭是大學裏的同學,兩人都出類拔萃,也因此發生了戀情。畢業後,兩人成了家,小王繼續攻讀研究生,小蘭則一邊工作,一邊很自然地挑起了家務,照顧孩子。每當小王有了一項新發現,望著妻子那滿意的微笑,便湧出一股對妻子的愛戀和感激混雜的感情,禁不住說:“難為你了。”
漸漸地,小王在學術界嶄露頭角。他終日忙碌著準備學位論文參加答辯,而對小蘭的辛勤照顧卻越來越受之泰然,甚至沒注意到妻子做飯洗衣而皴裂的手。有時,妻子看他苦苦思索一個問題而找不到答案時,關心地詢問他,想像從前一樣幫助他探討,他發現很難跟妻子說清楚這些過於高深的理論問題,隻好擺擺手:“算了!讓我自己想吧。”小蘭默默地走到一邊去了,意識到她與他的距離之差在遞增。
有一天,小蘭忽然宣布了一個令他大吃一驚的消息:“我已報名參加研究生考試。”“為什麼?”“不為什麼,隻是想再進一步。”
我們相信小蘭的選擇是迫不得已的事,但對一個不善察妻子心理變化的丈夫,她的報考研究生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半個世紀前,魯迅在小說《傷逝》中,寫到子君和涓生這一對情侶的愛情分崩離析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愛情要不斷更新、發展、創造!”
開拓新境界,可以戰勝“年老色衰”的心理和生理因素,給生命帶來活力。
有這樣一個故事或許能給女人一定的啟發:一位作家回老家探親,見到表妹,險些哭出來。她原是個天真爛漫的少女,雖是農家女,那細嫩的皮膚,一碰,幾乎能碰出水來。不料,婚後竟蒼老得嚇人。額頭布滿了皺紋,腰也彎了。每日早起晚睡,侍候公婆、丈夫、孩子,還要下地幹活,像個被抽得團團轉的陀螺,無片刻歇息的時候。住了三天,她隻說了一句話,還是切菜時說的,她說:“我命苦,才托生個女人。”
作家又見到了表妹,覺得她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再也沒有那老氣橫秋的樣子,充滿了精力,充滿了喜氣。原來,她已當上自辦的刺繡廠副廠長,到處聯係業務,忙得很。現在她成了家庭的經濟大梁,比丈夫掙的錢多上幾倍,每天公公、婆婆、丈夫搶著做家務,她快成了家裏的“國王”了。
這位“表妹”的衰老哪裏去了?
當然,賺到錢並不等於實現了目的,女性也可以在更廣闊的社會人生中尋找自己,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
女性們應多發展些興趣和愛好,在事業上也要有自己的立足點。盡管錯雜紛紜的生活不可能令每個奮鬥中的人都成為贏家,但美在過程,美在你的一生有一個充實向上的人生。
4.開拓一條屬於自己的獨立之路
作為女人,自己有一份穩定的收入,甚至是事業,才能獲得享受生活的權力,才能增加享受幸福的資本,不依附男人生存的女人才能做到自尊。
有一位喜歡做著詩人夢的女孩,背負往日的失落和痛苦,經過磨難的考驗和勤奮的思索,寫出了她人生中美麗的詩篇。
這位愛做詩人夢的女孩長大後成了一位獨立自主的女性創業者,在經曆漫長而艱難的追求之後,將失散的中國民間工藝——“中國結”再次複活,打造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創業之路。
她,就是孫麗。不少人或許不認識孫麗這個人,但相信不少人一定知道如今火遍神州大地的中國結。許多歸國華僑遊覽了祖國大好河山離開祖國時,選購禮物中最多的是中國結;一些年邁的父母寄給遠方兒女物品,沒忘裝上一個紅色的中國結。中國結不僅掛在了五星級賓館的大堂中,也掛在了普通百姓的住宅裏,掛在了機關單位辦公室。中國結牽動了中華民族悠悠脈線,牽動了中國百姓的殷殷之情。正是孫麗,演繹著中國結產品開發推廣的序曲。
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孫麗也有過做夢的季節。那時的她對繆斯有著無限的虔誠,憑借對文學的愛好和良好天賦,她的詩篇出現在全國許多報刊上,在校讀書時已是學校裏小有名氣的小詩人了,在眾多女生中,她是一個優秀的學生。
畢業後,為了掙錢,孫麗做了一名薪水僅夠養活自己的小學教師。小時候,孫麗曾經跟奶奶學過用繩子編結各種圖案,於是,在每次寄給自己男友的信中,她都會用紅繩子打一個“同心結”放進信封裏,希望紅紅的繩子能牢牢聯結兩人的愛情。但一年後,孫麗等到的卻是一張結婚請帖,男友終於還是抵抗不住物質和金錢的誘惑,和一個比他母親小不了幾歲的公司女經理結了婚。孫麗一下子懵了,多少夢幻和苦戀,就這樣煙消雲散。
孫麗病倒了。她確實想不通,她認為自己所追求的事業是非常神聖的,在繆斯的保護下,她是那樣幸運,卻又是那樣不幸。但她最後還是走了出來,她並沒有因為男友背棄當日的山盟海誓而頹廢消沉,因為她還有夢,她要為自己心中的夢想而活,教學成了她情感的依托,畢竟,她還年輕,她還得振作起來,闖出自己能夠獨當一麵的新天地來。
美麗的故事總是一個懸念,一個溫柔的夢。初戀的失敗並沒有讓孫麗改變初衷,而一個與她素不相識的男孩,不經意說的一句話卻改變了她的一生,這是她所始料不及的。
孫麗業餘愛好寫作。那年,她到北京參加一個筆會,聯歡結束,最後的一個活動是遊長城、訪古跡。當時組委會由於經費不足,臨時決定每個與會會員都要交300元錢作為暫時的費用。當時有位陝西來的農民文友也在場,他和年輕的孫麗談得很投緣,這位農民作家很清貧,來北京的經費也是賣了家裏的糧食才湊齊的,組委會的決定使他很為難,經濟緊張的孫麗也是同樣尷尬。俗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何況是300元呢!孫麗和那位農民文友便商議,到組委會詢問一下,看能否照顧一下。到了組委會財務室,孫麗走到會計跟前,小聲問:“同誌,我們沒有那麼多錢,能否關照一下?”當時收錢的會計是一位剛參加工作的小夥子,聽了孫麗一番話,卻白了她一眼:“沒錢?沒錢來這裏幹什麼?”一句話說得孫麗和農民文友都驚呆了,在場的會員們都很氣憤,但孫麗和那位農民文友卻一言不發走向一旁。最後,孫麗和那位農民文友都未去長城,而是在北京的十字街頭從傍晚8點走到淩晨4點,他們在探討,更多的是思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沒有純文學,純文學能否生存。那男孩年紀雖不大,說話也有點偏激,但卻給了她很大的啟迪,他說出了一個很多年一些人都沒有明白,即使明白了也不敢麵對的一個事實,搞文學創作並非不食人間煙火,離開物質基礎,純文學很難生存。經過幾個漫漫長夜的思索,終於,一絲曙光從心靈和生活的另一個角落折射過來。
從此以後,孫麗開始走向商界。她並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離開了手中的筆,她竟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她幹過營業員,跑過業務,其中滋味,難以細說。她隻有一個信念:一切從零開始。她艱苦勤奮,不敢有半點怠惰。一次,她在做業務時,一位台灣老商人的一句話使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你要記住,你這樣做一輩子,仍然是為別人打工,人活著應該做自己的事業!”到現在,孫麗依然記得老人說話時的神態。當晚,她心裏波瀾起伏:“是啊,不能老是給別人打工,縱然做得再優秀,也還是給人家幹,要有自己的事業!”但是,該做些什麼呢?她冥思苦想,遲遲不能回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