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功勳卓著
抗戰中,範紹增立下了汗馬功勞。戰前動員會上,他對官兵們講:“過去打內戰,都是害老百姓。這回抵抗日本侵略,我就是傾家蕩產,拚命也要同你們在一起,把日本人趕跑。”
民國二十八年初,時任第88軍軍長的範紹增率部出川,在江西東鄉一帶同日軍作戰;次年夏,又轉移浙西作戰;冬,調太湖張渚地區擔任防守。日軍第22師團長土橋一次指揮敵偽兩萬多人進犯,在宜昌一帶展開激烈的拉鋸戰。範紹增親臨第一線督戰,終於擊敗日軍。民國三十年春節時,老百姓慰問範部。範紹增在張渚各界勞軍會上說:“這回打日本人,不是老百姓幫忙,還是打不贏的;再一回我們不把仗打好,老百姓要吐我們口水!”
1942年5月28日,範紹增率部擊斃日軍第15師團長酒井中將。酒井師團長被炸身亡,在日軍中引起很大的震動。因為在日本陸軍曆史上,“在職師團長陣亡,自陸軍創建以來還是第一個”。5月29日,範紹增率88軍又擊傷日軍四十師團的少將旅團長河野,連創兩大輝煌戰績。
對打內戰已無興趣
雖在前線打了勝仗,範紹增卻被慣於玩弄權術的蔣介石調任為沒有實權的第10集團軍副總司令,明升暗降。範紹增一氣之下,於民國三十一年初回到重慶。
他頻繁地與一些進步人士接觸,思想逐漸傾向反蔣。
抗日戰爭勝利後,範紹增麵見顧祝同,要求把他原來的部隊調去搞開墾,顧祝同示意還要準備與共產黨打仗。範對打內戰已無興趣,旋去上海,參加民盟、民革等組織領導的民主活動。他在滬憑幫會及川軍舊部關係,成立“益社”,自任理事長。該社在經商過程中與中共地下組織有過聯係,曾將藥物、紙張等運往蘇北解放區,有力地支持了人民解放戰爭。
1948年3月,國民黨召開“國大”,範紹增被選為“國大”代表。選舉副總統前,蔣介石召見範紹增等,要他們聯係一部分代表支持孫科。範紹增直言不諱地說已經答應支持李宗仁了。蔣介石對範紹增當麵抗命非常惱火,不久又得知範紹增和楊嘯天等人進行不利於國民黨的活動,立即手令上海警備司令宣鐵吾等將範等逮捕。範紹增得訊後逃離險境。
獲得新生
1949年秋,通過顧祝同的斡旋,蔣介石委任範紹增為國防部川東挺進軍總指揮。這年冬天,範紹增率所屬官兵兩萬餘人在渠縣的三彙鎮通電起義。人民政府對他既往不咎,將他作為起義將領對待,調任湖北省沙市軍分區副司令員。
解放後,範紹增曆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解放軍四野50軍高參、河南省體委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委員、省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等職。“文革”中因賀龍冤案的牽連,他也被收審關押了幾年。不過,當有人想從他那裏搜集賀龍的“黑材料”時,他把心一橫,半句壞話也不講,他堅信賀胡子是好人。粉碎“四人幫”後,範紹增得以平反,被安排為全國政協委員,補發工資,增加住房,在鄭州養老。
1977年3月5日,一生頗具傳奇色彩的範紹增在鄭州去世,終年83歲。
民國史上的三大文化漢奸
1944年1月1日,重慶《新華日報》第六版上刊登毛澤東1942年5月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的簡介,內中一段:“這些自以為是為自己或為全人類而創作的作家,其實都在他們的作品中客觀地表現了他們正是為了某一些人某一個階級而創作的。周作人、張資平的漢奸文藝,玫瑰蝴蝶的‘民族文學’,無論他用了多少美麗的化裝,總不能掩飾掉他們的主人是誰,他們是為侵略者統治者而創作的。”
重慶是當時國民黨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全國的輿論中心,也是文化人士比較集中的地方。毛澤東的這段文字首次在國統區公開發表,兩大文化漢奸立刻在全國名聲大噪,被進步人士所共同鄙夷與唾棄。與這兩大文化漢奸比肩的,還有一個臭名昭著的胡蘭成。
周作人
周作人是魯迅的二弟,比魯迅小四歲,生於1885年,現代散文家、詩人,文學翻譯家。他於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1906年東渡日本留學,1911年回國後在紹興任中學英文教員。1917年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五四時期,周作人是新文化運動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參加發起文學研究會,曾任新潮社主任編輯,主持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是《新青年》主要撰稿人之一。他起草《文學研究會宣言》,並撰寫了《人的文學》、《平民文學》、《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論文章,同時以極大的熱情介紹了俄國、日本、希臘文學以及波蘭、匈牙利等被壓迫民族的文學,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思想漸離時代主流,主張“閉戶讀書”,提倡閑適幽默的小品文,沉溺於“草木蟲魚”的衝淡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