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伍子胥鞭屍(1 / 1)

伍子胥在吳國輔佐吳王闔閭治國強軍,吳王伐楚,占領楚國國都後,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終於為父兄報仇雪恨。

扶植吳王

伍子胥逃到吳國後,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裝瘋賣傻,把臉塗黑,靠吹簫乞討過活。一天,伍子胥要飯來到梅裏,看到街上人來人往,自己卻舉目無親,衣食無著,不禁悲從中來,唱起了“父仇不報,何以為生?”的曲子。歌聲淒涼,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這個人是公子光的謀士被離,被離走上前來打聽伍子胥的身世,伍子胥以實相告。被離喜出望外,把伍子胥帶回府中,贈以米粟布帛,還向公子光推薦伍子胥。公子光此時正在陰謀奪取王位,暗中招賢納士,他早就聽說了伍子胥大名,現在聽說伍子胥被自己招攬,更是高興不已,就把伍子胥厚養在身邊。

伍子胥為報公子光的知遇之恩,為公子光四處結交人才和亡命之徒。前515年,吳王僚趁楚平王去世之際,派兵圍攻楚國。沒想到楚國早有準備,吳軍反中了埋伏,進退不得。伍子胥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時機,就讓公子光假意宴請吳王僚。筵席中,伍子胥物色好的壯士專諸呈上腹藏寶劍的炙魚,魚上劍出,專諸快速殺死了吳王僚,公子光在伍子胥的幫助下終於篡奪了王位。

吳王闔閭封伍子胥為大夫,幫助自己處理國家大事。伍子胥把自己的深仇大恨告訴了闔閭,希望闔閭為自己報仇。可吳國的軍事力量遠遜楚國,戰場上根本不是楚人的對手。伍子胥知道要使吳國強大才能報自己的家仇,於是盡心協助吳王治國強軍,廣招人才,又成功指揮了要離對慶忌的暗殺,鞏固了吳王闔閭的王位。

隨後,伍子胥向吳王推薦了孫武,在孫武的幫助下,吳國的軍事力量逐漸強大起來。孫武和伍子胥製定了一個長期的戰略方針,即“三師以肄”,經常出動一支軍隊來騷擾對方;同時再用幾支軍隊聲東擊西,選擇適當的時機出動主力,一舉殲滅對方。這個方針十分奏效,吳國先後兼並了鄰近的幾個小國。

伍子胥鞭屍

前506年,吳王闔閭拜孫武為大將,伍子胥為副將,自己親率三萬大軍,以唐、蔡兩國軍隊為先導,向楚國進軍。三萬吳軍在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和楚國令尹囊瓦率領的20萬楚軍展開決戰,楚軍慘敗,吳軍趁勝追擊,連戰連勝,一直打到了楚國郢都城下。

這時楚平王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楚昭王棄城而逃。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找到楚平王的墳墓,挖出他的屍體,痛打300鞭,仰天長笑道:“父親,哥哥,我終於為你們報仇雪恨了。”在楚國時,伍子胥與大臣申包胥是好友,申包胥聽人說了伍子胥鞭屍的事,就派人對伍子胥說:“你的報仇未免太過分了。我聽人說,人多了是可以勝天,但是天道也會破壞人的計劃。你從前是楚王的臣子,現在卻如此汙辱一個死掉的國君,難道這不是極端的喪盡天良嗎?”伍子胥回道:“我已經像下山的太陽,而路途仍很遙遠,所以我要倒行逆施。”

申包胥就跑到秦國,請求秦國出兵。秦哀公認為楚王無道,不應該出兵救援。申包胥就在秦宮門外夜夜痛哭,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憐憫他,隻好答應派兵救楚國。當時秦國是北方有數的強國,吳王闔閭見秦國出兵,知道自己不是對手,也就下令撤兵回國了。

造福於民

回國後,伍子胥因功封於申地,所以人們又稱他為申胥。前495年,伍子胥在吳國大興水利,修建了連接惠高、鼓港、處士等河流的運河,後人稱之為“胥浦”。這些水利工程減少了水患,造福了廣大百姓。吳王闔閭去世後,伍子胥繼續輔佐闔閭的兒子夫差,但是夫差不像他的父親,聽不進諫言,伍子胥因為勸夫差不要答應越國的求和,又主張停止討伐齊國而被夫差疏遠。前484年,忠直的伍子胥被夫差賜死,拋屍江中。吳國百姓為了紀念他,替他在江邊修建了祠堂,世代紀念他造福吳國百姓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