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國爭雄的戰國時代,秦國以一個邊陲弱國而一躍成為勢可吞並六國的強國,與商鞅變法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孝公求賢
秦獻公去世後,他的兒子渠梁即位,即秦孝公。秦孝公是一個有作為的國君,當看到其他國家在經過不同程度的改革,國力都增強後,便也積極地尋求一條使秦國富強的道路,以重現春秋時代秦穆公稱霸的輝煌。國家富強,人才第一,秦孝公廣泛地招攬人才,並下了一道求賢的詔令,許諾如果誰有能力使秦國富裕、強大起來,就封給他官職,賞給他土地。
就在這時,有個叫衛鞅的人從魏國來到秦國。衛鞅原是衛國的貴族子弟,他從小就好“刑名之學”,曾受過法家李悝、吳起的影響。
當衛鞅還在魏惠王的相國公叔手下做小官時,公叔見衛鞅很有才能,在臨死前曾把他推薦給魏惠王,要惠王委以重任,用衛鞅為相,並說:“如果不用這個人,就務必把他殺掉,不能讓他離開魏國。”但魏惠王不相信公孫的話,覺得衛鞅沒有什麼本事,無非就是個能說會道的門客罷了,因而沒有重用衛鞅,當然也沒有按照公孫的話把他殺掉。衛鞅在魏國得不到重用,便想到其他國家去發展,這時正好聽說秦孝公下詔求賢,於是就來到了秦國。衛鞅到秦國後,先求見秦孝公的親信景監。景監向他求教,衛鞅很有見地地給他講了天下大勢及秦國國事。景監發現衛鞅很有才能,就向秦王引薦他。
三見孝公
於是孝公就召見衛鞅問他治國的方法。衛鞅就以舜、禹為例給孝公講帝王之道,還沒講幾句卻發現孝公已經睡著了。衛鞅告退後,孝公召見景監,生氣地對他說:“你這個門客太迂腐了,他說的對於我一點用都沒有。”
景監退朝後回到家中,對衛鞅說:“大王說你講的他根本不感興趣。”衛鞅說:“我給他講帝道,是他不能領悟。我願再和他談談。”景監說:“等過五天,大王消消氣,我再給你引薦吧。”過了五天,景監對孝公說:“我那個門客還有話要對您講,希望大王能再見他一次。”孝公礙於情麵,勉強答應了。
這次,衛鞅給孝公大講王道。聽了幾句,孝公就對他說:“你確實知道得多,但你講的這些對我都沒用。”衛鞅回到景監家,景監問他:“這回講的是什麼?”衛鞅說:“我給他講君王之道,他還是不感興趣。”景監有些生氣地說:“你怎麼能離開現在的形勢而講以前君王的事情呢?”衛鞅說:“這兩次我沒弄懂大王的興趣所在。我怕他的誌向太高,所以我先試探了他一下。現在我明白大王想聽什麼了,倘若再給我一次機會見他,我肯定能讓他聽得高興。”於是又懇求景監再給他說說,景監歎口氣說:“那再等五天吧。”
五天後,景監入宮服侍孝公,見孝公心情不錯,就又和孝公說:“我那個門客自稱有帝、王、霸三術,前兩次他隻給您講了帝、王之術,還沒講霸術,不知您能不能再召見他一回。”孝公一聽霸術,正是他所感興趣的,就同意再給衛鞅一次機會。
這回,衛鞅開門見山,直接對孝公講治國的方法,他說:“國家不富強,就沒有能力整頓軍隊,不能提高軍隊的戰鬥力;軍隊不強大,就沒有能力防禦外敵的入侵。要想國家富裕,必須大力發展農業,鼓勵百姓多開墾田地;要想軍隊強大,必須休戰養息;在政令上必須賞罰分明,這樣,國家就會慢慢強大起來……”秦王聽後很高興,說:“你說的這些我都能辦到。”就這樣,孝公和衛鞅一連談了好幾天,衛鞅給他講了許多治國安邦的措施,孝公聽得津津有味。
南門立木,取信於民
就這樣,秦孝公決定重用衛鞅,任衛鞅為左庶長,並對文武百官說:“今後國家政令,都要按照左庶長製定的遵守,如果有違抗的,就和抗旨一樣!”
衛鞅在對秦國的法令進行仔細研究後,準備實行變法圖強。衛鞅將新擬定的法令條款向秦王呈報,獲準後,開始推行新法。
首先,他起草了一個改革法令,但怕老百姓不相信,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對老百姓說:“如果有誰能將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他10兩黃金。”不一會,很多人圍過來,議論紛紛,但是沒有一個前來扛木頭。
衛鞅知道,秦朝自始以來很少講信義,老百姓對官府的話根本不相信。他於是把賞金加到50兩。正當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有一個體格魁梧的漢子跑過來說願意試試。那人扛著木頭往北門走去,後麵跟了許多看熱鬧的人。人們很好奇,也很懷疑,想看看究竟會是什麼結果。不一會,那漢子就把木頭扛到了北門。衛鞅立刻傳出話來,賞金50兩,一分都不能少。這件事很快傳遍了大街小巷,轟動了整個秦國,人們都說官府是講信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