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良的一席話,尖銳地指出了商鞅法令的一些弊端和商鞅所處的險惡環境,但此時的商鞅已經被眼前的榮耀衝昏了頭腦,變得剛愎自用起來。聽了趙良的話,商鞅不但不深思其中的道理,反而很不高興,大聲斥退了趙良。
又過了五個月,秦孝公得了重病,很快就去世了。秦國的大臣們按照孝公的遺願,擁立太子駟即位,就是後來的秦惠王。這時的商鞅自恃自己是先朝老臣,孝公的紅人,仍然飛揚跋扈,目中無人,沒有對新君表示出足夠的忠誠和敬畏。
車裂之禍
公子虔由於上次被商鞅削鼻,舊仇還未報,就與公孫賈同時向秦惠公上奏說:“臣聽說大臣權力太大國家將要麵臨著危險,尤其是在君王身邊的人,君王也是很危險的。商鞅變法治秦,我國雖強盛,但天下老少婦幼都說是商鞅的法律,而不說是秦國的法律。現在他又得封邑15個城,位尊權重,日後必然叛亂。”
惠公說:“我早就恨死這個老東西了!但他是先王的臣子,不能輕易動他,所以姑且不理會他,但也不能讓他太囂張了。”於是秦惠王派人收回商鞅的相國印,讓他回到自己的領地去。商鞅辭官回家,乘著自己的馬車浩浩蕩蕩地出了都城,排場大得能和諸侯相比。
公子虔密告惠公說:“商鞅不知悔改,他車隊的規模可以和您的媲美,如果這樣讓他回去,日後必定謀反。”惠公大怒,命公孫賈引兵3000追捕商鞅。公孫賈領命出朝。因為商鞅的新法令中刑罰很苛刻,多數老百姓對他都有恨意,聽說要去捉拿商鞅,都願意跟隨,一下子跟來了數千人。此時商鞅走投無路,隻好逃往魏國,但魏國人也恨他在秦國操縱朝政時的無義之舉,不肯接納他。商鞅隻好又逃奔往鄭國,還沒到鄭國,已經被公孫賈的隊伍追上,最後被生擒了。公孫賈將商鞅帶回都城,秦惠公曆數其罪,吩咐將商鞅處以五馬分屍的酷刑。
曆史詞典
玉器流行
玉是質地細密、色澤淡雅、溫潤光華的美石,以玉製成的物品稱作玉器。古代玉器不僅是日常用具和飾品,同時還是具有宗教意義的禮器,以及祭祀天地、溝通神靈的法物。戰國時期玉器空前繁榮。當時工具和儀仗玉器比以前明顯減少,璧、璜、環、佩等禮器和裝飾用品增加較多,而且出現許多新的器型。製作工藝也有提高,雕刻細膩,紋飾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周禮》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玉璧、玉璜、玉琮、玉圭、玉琥、玉璋是戰國時代最常見的六種玉器。玉璧是有孔的圓形玉器,其紋飾主要有幾何紋、雲紋和穀紋。玉璜隻有玉璧的1/3,初為祭器,用黑玉製成,是立冬祭祀北方的器物,後衍生成飾品,故又稱佩璜。玉琮是內圓外方的管形玉器,用作禮地、發兵等用。玉圭指的是上部尖銳呈三角、下端平直、長方形的玉器,是標明身份的瑞玉和祭祖盟誓的祭器。玉璋與玉圭相似,“半圭為璋”,它與圭都是區分等級的器物。除以上的儀禮“六器”外,先秦日常社會生活中盛行用玉作佩飾,人們用佩玉來協調舉止、標明身份、表達情意和作為承諾的信物。此外先秦的喪葬製度也盛行用玉。
在強秦的朝廷縱橫捭闔一生的商鞅,就這樣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這固然是因為商鞅的才智遭人嫉妒,但也與他治國手段過於嚴苛、失了民心,同時自身太過驕傲自負有關係。法與情經常是矛盾的。沒有商鞅的變法,就沒有秦國的強大,秦國統一天下也許就要延後許多年,或許根本沒有秦國的統一。但商鞅刑罰太重,雖然立了威,有了信,但卻失去了人情,甚至失去了人心,為自己釀下了悲劇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