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老天有眼,那位丈夫在倉房中找了好半天後,終於在倉房的一個角落中找到了一枚小錢。妻子當時還有一麵非常漂亮的銅鏡,那是她娘家送給她的嫁妝。她毫不猶豫地把銅鏡賣掉了,然後,用賣得的錢買了一隻新的裝水用的釣瓶。夫妻倆在新買的釣瓶中裝滿了清潔透亮的井水,將那枚小錢洗得幹幹淨淨,放進了釣瓶中。妻子又把買釣瓶後剩下的錢都放在了釣瓶的瓶口上。
“這一切準備好後,夫妻倆就帶著釣瓶去了那幾個比丘臨時住的地方。他們倆見到比丘們後,十分虔誠地行了叩首禮,然後,丈夫雙手捧著釣瓶恭恭敬敬遞給了那幾個比丘。
“比丘們都十分感動,他們接受了這不同一般的特殊的供養。每個比丘都從釣瓶中倒出一些水來洗淨了自己的托缽,還有兩個比丘喝了釣瓶中的香甜的清水。那對夫妻十分喜悅地返回了他們那個破舊的家。
“後來,這對夫妻都得了不治之症,隨即相繼過世了。他們的靈魂都升到了三十三天利天之上,在那裏開始了自由自在,富足幸福的新生活。”
佛祖釋迦牟尼講到這裏又停了一下,然後才說道:“其實,我剛才所講的那對貧窮的夫婦,就是現在在座的金天和修跋那波婆蘇兩個人的前身。”
眾弟子們聽完佛祖的話後,都為金天和修跋那波婆蘇高興。
目連勸弟
目連的母親懷孕時,有一個遊方僧人曾來過她家化齋。齋飯後,這僧人告辭時,對目連的父親說:“你的妻子懷的是雙胞胎,她將為你生下一對兒子,你一定會很高興的。”
十月懷胎期滿,目連的母親果然生了一雙兒子。由於先生下來的是目連,所以目連就成了哥哥;其後生下的那個兒子,自然就是目連的弟弟了。當時,目連的父親確實非常高興,並為此向僧侶們施舍了不少東西。
目連的弟弟小時候也非常聰明,長大以後更有頭腦,特別擅長經營,再加上目連家本來就廣有田地、房屋、財產,所以,目連的弟弟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在他的很多倉庫裏,堆放著數不清的金銀財寶,以及糧食和其它種類的食物。他手下的仆人、親隨,以及奴婢不可勝數,連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
可惜的是,這個富甲一方的大財主卻十分吝嗇。他的吝嗇遠近聞名,常常有一些化齋的僧侶從他那裏空手而返,鄰居們有了急難時,他也不肯幫助他們。
那時,目連還在舍衛城跟隨佛祖釋迦牟尼修習佛法。他聽說了弟弟的事後,就急忙趕回家來。
目連到家後,告訴弟弟說:“我這次回家不為他事,專為你而來。”
他的弟弟問道:“我聽說你跟從佛袓修習佛法,得了諸多神力,不知為我而來是何事?”
因為是親兄弟,所以目連毫不客氣地對弟弟說:“我已經聽很多人說了,大家都說你太過吝嗇,連出家人來化緣也不肯施舍,你這樣做可就太不好了。我跟隨佛祖修習佛法,佛祖常對我們說,如果一個人經常向別人施舍的話,他就會獲得更多的回報,所以,你應該經常接濟窮苦的人,向僧侶們發放布施。我這次回家就是為了這件事,所以你好好想一想吧。”
弟弟聽了目連這一席話後,心有所動,於是點頭道:“既然佛祖也是這樣說,那我就打開倉庫向大家布施吧。”目連這才高興地回去了。
誰知,目連的弟弟立即讓人修建了好幾個新倉庫,準備用來裝別人回報的物品。新倉庫建好後,他開始大量地發放布施,遠近的貧苦民眾及僧侶都聞訊前來,他們大都滿意而去,並且非常感謝目連弟弟的仁慈。但他們並不知道目連的弟弟之所以要這樣做,完全是為了要得到更多的回報。
由於大量貧苦的民眾及僧侶都雲集而來,所以不到十天,目連弟弟原來倉庫中的金銀財寶、糧食等都發放完了,倉庫變得空空如也,而回報的物品卻一件也沒有看到,那些新建的倉庫自然也絲毫派不上用場。目連的弟弟一連等了好幾天也沒有得到一丁點目連所說的回報。他沉不住氣了,心裏又悔又怒,於是急急忙忙趕到目連的住所,想找目連算帳。
他趕到時,正好目連修習佛法完畢歸來。弟弟一見到目連就開始抱怨道:“都怪你,現在害得我快要成窮光蛋了!上次你回家告訴我佛祖的話,要我向大家施舍。我按照你的吩咐,就把所有的庫藏都拿出來施舍出去了,可是你和佛祖所說的回報我可是一點也沒有得到。現在倉庫已經全部空了,所有的財物也都沒有了,我可是被你害慘了。”說罷捶胸頓足,痛心不已。
目連聽了隻是微笑著看著弟弟,他並沒有生氣,隻是覺得弟弟太沒有見識,於是說道:“好了,好了,你別再說了,別讓那些旁門左道的修行者們聽到這種愚蠢的話而笑話我們。我來告訴你吧,如果你認為施舍東西給人後,積下的福、積下的德是有形的,可以放進倉庫裏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而且這本來也是根本不可能。假若你想知道你所得的回報是什麼,我今天就先讓你看其中的一些,如果你想看的話,就跟我來吧。”
目連的弟弟連忙說道:“當然願意看。”於是目連施用法力,用手拉著他弟弟升到了第六天上。那地方有一座用珍珠、瑪瑙、珊瑚、琥珀、琉璃、赤金、白銀建造的一座雄偉壯麗的宮殿,聳立在雲霧之間。在大殿前後,各有一個熱氣騰騰的浴池,池中的水散發出一陣陣香氣,四處飄散著。
在宮殿的左右,分布著難以計數的堆滿財物的倉庫。目連的弟弟看著看著不禁呆住了。在宮殿裏及宮殿四周有數以千計的容貌姣好,身材苗條的仙女。這裏看不到任何一個男人,到處都充滿著少女們歡快的、甜美的笑語聲。
目連的弟弟幾乎看傻了,他忙向目連問道:“這是什麼宮殿呀,如此雄壯巍峨,而且這麼大的地方裏卻看不到一個男人,全部都是仙女,真是奇怪呀!這裏的主人到底是誰呢?”目連笑了笑,並不告訴他。等到他弟弟有些著急了,才指了指一個離他們最近的仙女對弟弟說:“你自己去問她吧。”他弟弟怯生生地走上前去,有些不好意思地問道:“請問仙女,這是什麼宮殿?是什麼人住在這裏?”
仙女啟開朱唇,答道:“在下界人間的逝毗國,佛祖釋遒牟尼有一個法力無邊的徒弟叫目連。目連有一個弟弟非常富有,而且樂善好施,肯於周濟那些窮困的人,所以他死後會轉生在這裏,做我們大家的丈夫”。說完之後,仙女就走開了。目連的弟弟又驚又喜,站在那裏直發愣,直到目連去拉他,他才醒悟過來,並跟著目連回到了下界。一路上他還不住地驚歎著。
回到下界後,目連對弟弟說:“你剛才看到了你的一些回報了吧?如果你廣做善事,你的回報,還不僅僅是那樣呢。”目連的弟弟麵紅耳赤,覺得十分慚愧,也十分過意不去,於是跟隨目連到了佛祖釋迦牟尼麵前,五體投地向佛祖及目連表示了懺悔之意。佛祖釋迦牟尼十分和善地寬慰了他幾句話。隨後,他就告辭回家了。
這以後,目連的弟弟一有財物就廣行善施,從不感到厭倦。
質多羅長者和摩訶迎
有一段時間裏,佛祖釋迦牟尼及其弟子們住在庵羅林中,終日裏修習佛法。弟子們十分認真,佛祖十分滿意,不知不覺中,日子飛也似地又過去了很長時間。
有一天,有一個叫質多羅的長者來到了僧舍裏。其實質多羅長者的家也在庵羅林中,隻是離佛祖釋迦牟尼和弟子們修習佛法的地方還有一段不長不短的路。
質多羅來僧舍的目的,是想請幾個佛祖的得意弟子到他家去用些齋飯,一來是供奉出家人,二來還可以從他們那裏學到一些關於佛法的知識。
質多羅在僧舍中找到了佛祖門下的幾位上座弟子,對他們說道:“非常冒昧來打擾你們,我隻是希望你們這些佛祖門下道行高深的弟子去我那裏接受我的齋供。”
盡管質多羅一再說明,可是那幾個上座弟子卻都默然不語,連一個字也沒有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