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兩個凡是”與“真理標準”的交鋒(2 / 3)

打出清樣後,第5次改樣題目定為《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由馬沛文、王強華定稿後拚在《哲學》專刊大樣上。1978年4月初,這篇文章的大樣被送到剛剛擔任《光明日報》總編輯的楊西光手中審定。楊西光原為上海市委書記兼複旦大學黨委書記,是中央黨校複校後第一批高級班學員。他同黨校《理論動態》的孟凡是華東野戰軍的戰友,私交甚密。楊西光到黨校學習後,二人來往就多了。由於孟凡的引見,楊西光兩次到胡耀邦那裏,後來還參加了胡耀邦組織的實踐標準的討論。剛從中央黨校學習結束的楊西光,一下子就感到了這篇文章的分量非同小可。他感到這個問題十分重要,決定繼續修改,放頭版發表。

大約4月10日,楊西光知道中央黨校孫長江也在寫同一主題的文章。楊西光通過吳江(中央黨校臨時黨委委員、哲學教研室主任,實際上是胡耀邦在理論上的主要幫手)和孟凡,邀孫長江到《光明日報》,幫助他們修改加工那篇稿子。孫長江回中央黨校後,吳江對他提出:“盡量把兩個稿捏在一起,吸收胡文的好意見。”吳江也看了《光明日報》那篇稿,認為寫得很有勇氣,但聯係實際不夠,分量不夠。

修改的主要要求和目的是增強現實針對性。恰在這時,原作者胡福明來北京參加理論討論會,報社便請他和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一起討論修改那篇稿子。4月13日晚上,《光明日報》總編輯辦公室裏燈火通明,談笑風生。楊西光、胡福明、孫長江、馬沛文、王強華聚在一起。談起修改稿子的事。最後商定,稿子仍由胡福明自己修改。

胡福明在北京改稿,於4月15日把改好的稿子送到《光明日報》,就回南京去了。所改的稿子增加了批判“四人幫”的內容,但總的三段式結構沒有變化,那天晚上大家議論的意見也沒有寫充分,於是馬沛文和王強華又修改了一遍。楊西光約孫長江完成對這篇稿子的最後審改,把大家討論的意見都補充進去。與此同時,孫長江還將題目改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小小的改動,將文章的主題大大深化了。這期間,胡耀邦對此文提過多次意見,孫長江都認真吸取。楊西光要求5月1日之前一定要定下來,不能再拖了。

就這樣,這篇文章先後10易其稿,曆時7個月,終於定了下來。

1978年5月5日華國鋒訪問朝鮮。同日,胡耀邦請周揚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理論報告,開始了向“兩個凡是”發起理論上的衝擊。5月10日,經胡耀邦親自審定、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先在中央黨校《理論動態》上刊載,《光明日報》於11日發表。5月12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全文轉載了該文,新華社發了通稿,不少省市的黨報也隨之予以轉載。

這篇文章一發表,非同反響,擁護叫好者有之,反對咒罵者有之。幾個報紙的老總接到了幾個頭麵人物的激烈抨擊,說“這篇文章犯了方向性的錯誤”、“誰說中央內部有不同意見,就是分裂黨中央”……就是黨內一些高級幹部對此問題的認識也有不小差異。

5月17日,汪東興與華國鋒、紀登奎、吳德談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的要害是批毛澤東思想是“枷鎖”、禁區,在理論上是荒謬的,在思想上是反對的,在行動上是砍旗幟的。其語調很有點毛澤東當年評《水滸》的味道,隻不過毛澤東批的“受招安”,而汪東興責罵的是“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