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即將結束,新的一年就要開始。人們對新的一年充滿憧憬,也有一絲神秘,因為人們還不知道,隨著“兩個凡是”的跌落,中國還將發生什麼變化。真是挑戰與機遇共存,期望與疑惑同在。
12月15日,曆時36天的中央工作會議圓滿結束。僅過了3天,也就是12月18日,中共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出席這次會議的共290人。華國鋒仍作為黨的主席作了關於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報告,提請大會討論。中央工作會議上的各項決定都在此次會議上得到確認。全會高度評價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認為這對於促進全黨同誌和全國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線,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
全會經過認真醞釀,增選陳雲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增選鄧穎超、胡耀邦、王震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增補黃克誠、宋任窮、胡喬木、習仲勳、王任重、黃火青、陳再道、韓光、周惠為中央委員;選舉產生了由100人組成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選舉陳雲為中央紀律委員會第一書記,鄧穎超為第二書記,胡耀邦為第三書記,黃克誠為常務書記,王鶴壽為副書記。
鄧小平和陳雲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12月22日,全會閉幕。12月25日,中央政治局根據中央工作會議和三中全會討論的意見,對人事問題做出如下決定:任命胡耀邦為中央秘書長兼中宣部長;任命胡喬木、姚依林為中央副秘書長;宋任窮為中組部長;免去汪東興的各項兼職。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一段時間,盡管華國鋒仍然擔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隻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副主席,但就黨的指導思想和實際工作看,在此次全會時,鄧小平就已經成為黨中央第二代領導核心。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大家希望鄧小平當黨的主席、國家主席,他都拒絕了。在1980年11月至12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許多同誌曾提議鄧小平擔任中央主席兼軍委主席,因為這是眾望所歸。但鄧小平認為由他擔任中央主席不相宜。從三中全會以來,中央一直致力於比較年富力強而又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同誌擔任領導工作。他認為,在60多歲的同誌中,胡耀邦擔任中央主席比較適當。至於軍委主席,暫時沒有其他適當的人選,他可以擔任一段時間,以便培養新的比較年輕的同誌將來接替。他的意見得到政治局委員的認同。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在接受華國鋒辭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同時,選舉胡耀邦為中共中央主席,鄧小平為中央軍委主席。1982年9月召開的十二大,規定取消黨的主席、副主席的設置,隻設黨的總書記,並選舉胡耀邦為中共中央總書記。
對於自己擔任黨的主席(總書記),胡耀邦在十一屆六中全會閉幕會上作了這樣的說明,他說:
“我是在我們黨的一個特定的曆史條件下,被推上現在這個崗位的……本來按全黨絕大多數同誌的意願,中央主席是要由小平同誌來擔當的。除小平同誌之外,無論從水平、從能力、從資望上來說,還有好些老同誌都比我更適合。就是年紀比我小一些,而且確實是我們黨的優秀幹部,也不乏其人。前麵我說過,這些年常委起主要作用的是劍英、小平、先念、陳雲4位同誌,特別是小平同誌。這不是什麼秘密。連外國人都知道,小平同誌是現今中國黨的主要決策人。有時候他們還用另外一個詞,叫‘主要設計師’。不管是哪個詞,意思是一樣的。現在的中央領導核心,政治生活很正常,真正恢複了集體領導。好幾位老同誌就說過,現在中央的政治生活,算上去是我們黨曆史上最好的年代。我是同意這個話的。老一輩革命家仍然是中央起主要作用的核心人物。這個情況可不可以告訴全黨呢?我認為,不但可以,而且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