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流”的發明害苦了百姓(1 / 1)

楚天廣播電台《事事關心》7月18日播出“荊州市化肥造假知名品牌竟是沙土泥巴”節目,一些不法之徒為牟取不義之財,化肥肆意製假售假,坑農害農。上周《事事關心》接到荊州市馬山鎮農民們的投訴,反映有人正在當地銷售假冒的“加拿大紅鉀肥”。經過有關部門檢驗,那些所謂的‘紅鉀肥’就是假的,裏麵其實就是染了色的沙土泥巴。

如今有許多人或事都令人感到驚異。當然,這裏麵有好人也有壞人,故事裏有好事也有壞事,總之都是從來沒有的人或事,否則也就不足為奇了。也許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對立統一體”吧,既有一流的拚搏奉獻者,也有一流的貪婪索取者;既有尖端的科學技術成果,也有超凡的假冒偽劣之貨。盡管他們對人類社會的利害關係大相徑庭,而其中包含的“聰明才智”卻同樣令人刮目相看。

比如說“造假術”,現階段很有一些不法分子“依靠科技進步”,製造出若幹“高精尖”的假冒偽劣商品,手段號技巧堪稱一流。這其中既有頗具規模的高科技造假生產線,也有“藝高膽大”的計算機作案團夥;既有敢在社會上公開推銷“考場電子作弊工具”的知識分子,也有體製規範、管理嚴密、產供銷一條龍的假幣製售網絡……傳媒有消息說,隨著高新技術的普及與完善,假幣製作技術也逐步提高,以致目前進入流通市場的數億元假幣用普通的驗鈔機也難以鑒別;至於一般大眾更是束手無策。連最難蒙混過關的假鈔票都達到了這種地步,其他領域的以假亂真者就可想而知了。

不過還可以退一步想,咱老百姓經常這樣說:“你有天大的本事還能造出糧食來?!”質問得甚有道理。然而此一時彼一時,越來越多的事實已經表明,造假糧食已不是什麼難題了。這些、一流的設想、一流的發明、一流的技術”正借助“一流的人才”逐步推廣開來,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假糧生產基地”——浙江電視台曾披露了一起“假黃豆案”並進行追蹤報道,從裝卸假黃豆的火車站一直“追”到東北的一農場。製假者用黃土、泥巴成型、晾曬、塗色的一道道先進工藝實在讓人叫絕。

無獨有偶,《大眾日報》曾刊登了一組關於“鄒平查獲製售假豆粕係列案”的攝影報道,稱“說來令人難以相信,有人用白滑石粉、麩皮和烙黃粉摻在一起,竟製出大批飼料配料——豆粕出售。”照片上的那些堆積如山的假豆粕,真不知道凝結著多少我的“一流智慧”和“一流勞動”!

但這種“一流”卻是錯位的,他們的聰明才智”實在用得不是地方。假若製假者把一流的造假技術放在生產優質商品上,把製假售假的精力與心血用在正當的市場競爭上,那麼脫貧致富也許並不成問題;況且如能真正發明一項有益於國計民生的技術成果,還能獲得一大筆專利費,豈不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兒?然而上述兩例的始作俑者最終以受到法律製裁而告終,一反一正可就賠了大本兒。至於許多擁有一流造假設備和一流造假技術的“地下工廠”,倘憑自身優勢創造產品,拿到市場上去較量一番,說不定還能壓倒別人,贏得市場。如此公平競爭,惠人利已,造福社會,一舉多得,何必害人又害已呢?

古人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道”便是道德、道義與利益的統一體,如今的市場經濟在本質上就是一種道德經濟與法製經濟。這就要求商品生產者首先要講道德、講信譽、否則,手段越高明,危害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