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開天辟地
傳說宇宙在最開始的時候是混沌一團,後來巨人盤古揮動手中的大斧,將天和地劈開,然後他腳踏地、手撐天,以每天一丈的速度長高,天和地之間的距離也隨之越來越遠。過了一萬八千年,他才轟然倒下。盤古死後,他的身體化作了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和草木山川。
女媧造人
女媧造人傳說天神女媧照著神的樣子,用黃土和泥,捏成人形,造出了最初的人類。後來,女媧甩動蘸上泥漿的藤條,泥點掉落在地上也變成了人,使造人的速度加快了許多倍。她還將人分成男女,讓他們結成夫妻,繁衍後代。因此,女媧被尊為人類的始祖。
有巢氏構土為巢
有巢氏構土為巢傳說有巢氏是巢居的發明者。遠古時代,有巢氏教人們在大樹枝杈間,構木為巢,讓人們在樹上居住,躲避猛獸的侵襲,使人類免受傷害。後來,他又教會人們用灌木、木槿的樹幹(類似藤條,有彈性)編成籬笆,防衛居室。用堅韌結實的野草編織成厚草席簾,覆在屋頂上防風雨。
燧人氏鑽燧取火
相傳遠古人類“茹毛飲血”,傷害腸胃,人們容易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燧人氏教人們鑽燧取火,以火烤獵物的骨肉,這樣做不僅能夠增加食物的味道,而且也易於消化吸收,從此人們患腹疾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少了。
氏族社會
氏族社會氏族公社是以血緣為紐帶結成的社會基層單位。它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基本貫穿於新石器時代始終。氏族社會初期。以母係血緣為紐帶,即母權製。稱母係氏族社會。大約在新石器時代末期,逐漸過渡到以父係血緣為紐帶,即父權製,稱父係氏族社會。氏族內部實行集體生產,生產資料公有,平均分配勞動果實;氏族首領由選舉產生,管理公共事務,遇有氏族內外的重大問題,則由氏族成員會議決定;氏族社會時期實行族外婚製,內部禁止通婚。隨著金屬工具的使用,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快的發展,勞動效率提高,勞動產品又出現了剩餘,私有製隨之產生,導致氏族內部貧富分化,進而演變為對立,於是便逐漸形成了階級,氏族亦隨之解體。
母係氏族
原始社會,人們以血緣關係結成了親族集團——氏族。最先是母係氏族,這一時期,在氏族公社中居於主導地位的是女性,一個母係氏族公社有一個共同的女祖先。由於全體成員隻能確認各自的生母,所以成年的婦女一代一代地成為確定本氏族班輩世係的主體。成年的男子則分散到其他氏族尋求配偶,實行群婚。每個氏族公社內部,存在著按性別和年齡的不穩定分工。其中婦女負責采集食物、看守住地、燒烤食物、縫製衣物、養老育幼等繁重任務。而壯年男子則擔任打獵、捕魚和保護集體安全等需要較大體力的事務。婦女是氏族公社原始共產製經濟的主持者,又對確定氏族的血親關係起著主導作用。母係氏族公社經曆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在全盛時期普遍形成了人口較多、規模較大的長期定居的村落。
父係氏族
母係氏族公社經曆了全盛時期,社會生產力不斷向前發展,男子在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等主要的生產部門中逐漸占據主導的地位,於是母權製自然過渡為父權製。父係氏族公社逐漸形成了。從此,以父權為中心的個體家庭成為與氏族對抗的力量,原始社會慢慢解體。男子通過自己在經濟上的優勢,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占據了統治地位。他們必然要求按照男係計算世係、繼承財產,母權製的婚姻秩序被打破了,原來對偶婚製下的從妻而居的傳統。為一夫一妻製所取代。在一夫一妻製下,婦女以家務勞動和家庭副業為主,勞動局限在家庭之內了,女子在家庭經濟中退居於從屬地位。最初,這種小家庭依附於父係大家庭。後來南於生產力的發展,小家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更大了。氏族社會走到了瓦解的邊緣。
部落、部落聯盟
部落由兩個或多個血緣相近的氏族組成。每個部落有自己的活動範圍、語言、習俗,也有管理內部事務的機構,到了原始社會末期,由於生產力的發展,氏族之間經常進行戰爭,一些部落就聯合起來,結成了部落聯盟。
圖騰崇拜
圖騰崇拜曾在我國古代和世界各地普遍存在著,在近代某些部落和民族中仍可找到它的蹤影。圖騰信仰認為人與某種動植物或非生物有一種特殊的關係,每個氏族都起源於某種圖騰,這種圖騰是該氏族的源頭、保護神,也是這個氏族的徽號和象征,並且以各種形式表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