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行”、“自然要管。”眾人七零八落地回答道。
“那就是了。我們要管,是因為這個人不該被打。不論是誰打,都不可以。人都不願意被打,成年人可以自己保護自己,也可以告官,讓官府保護。孩不會保護自己,我們就要管。”劉遙不願在這個話題上多糾纏,接著道:“本來,處理糾紛應該有專門的人,可惜我們現在沒有,隻好由我先來做個臨時法官,判一下這事。諸位有意見的,可以馬上就提出來。”
村民們見劉遙得嚴肅認真,全都鴉雀無聲。整個村莊裏隻聽見火把嗶嗶**燒著的聲音。
“第一樁,王權先生毆打女兒王玉鳳。大家都知道,村口寫著規矩,不傷人。這個意思是任何人都不能傷害別人,哪怕是自己的家人,是自己的兒子女兒,都不能傷。念初犯,罰勞役一。明向趙福祿報到,為新來的孤兒們搭窩棚。”
眾人聽了有點意外。這判的好像對,又好像有哪裏不對。也不好提意見,也不好喊好。就聽到劉遙接下去道:“凡是梅家村村民,都不能被人傷害。輪值的,警衛隊,我要求你們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裏麵,每去王權家查看三次,可明察,可暗訪。如果王權再毆打王玉鳳,我有重罰。”
這些眾人更是驚訝不已。還是覺得既對又不對,隻是程度更深。還沒反應過來,又聽到劉遙大聲宣布:“第二樁,梅毛氏女士和姚英女士合理避險,救助他人,以及處置失當。當時王權先生正在毆打王玉鳳,致王玉鳳先是呼吸閉塞,後鼻血直流。梅、姚兩位女士挺身而出,救助王玉鳳,值得嘉獎。希望各位均能為同村之人伸張權益,互相救助。遺憾的是,兩位女士心意可嘉,但是處置有失當之處,均未出言製止,而是直接攻擊王權先生。兩位女士此前並不認識王權先生,沒有證據支持王權先生會持續攻擊王玉鳳或兩位女士自身,所以應采取勸阻和言語製止,不宜直接攻擊,尤其姚英女士,手持木棍攻擊王權先生,致王權先生頭麵部多處輕微傷。以上緣故,判姚英女士負責為王權先生安排醫治傷患,並向王權支付賠償費糧食5斤。”
姚英本來挺高興地聽著判決,跟女兒就要像美國警察那樣保護每個孩子,這下聽到要罰自己,又不好反駁,一下子高興不起來了。隻有劉滿整個過程興高采烈,覺得每個步驟都那麼有趣,就差沒有拍手叫好。見母上大人心情不好,忙寬慰道:“放心,治療的事情,我會安排王巧巧去做。”又拍拍姚英肩膀悄悄:“她換藥最痛了。”
劉遙顧不得查看兩人的動作,接著道:“民事糾紛,乃是諸位日常經常會遇到的事情。今我的判決,盡量依據公平原則,但可能與大家的意見違背。例如有人可能會,父母都不能打孩子了嗎?那還怎麼教導?今是我劉遙判罰,王權先生受了處罰,每若是換了一人,王權先生可能一點事情也不會有。那又該如何?”
見眾人點頭沉思,劉遙接著道:“世間有法律,明文規定何為罪,何為非罪。人心可依憑,何人應入罪,何人應脫罪,都有道理可。今後,一個人是否有罪,將有明確的程序來判斷。”見眾人不能理解,他又多解釋了一句:“在將來,隻有律法上清楚寫明的,以及大家認為應該入罪的,才會被判罰。”
“打人就是有罪!打孩尤其有罪!打仗都不傷婦孺!”劉遙本來還在猶豫是不是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陪審團製度,介紹“一個人定罪必須經他的同類認定”這一曆史悠久、後來成為全世界陪審團製度來源的英國原則,就被一陣大喊打斷。隻見那些孤兒裏的一個女孩滿臉淚水地站了起來,喊過以後哇哇大哭。在她頭上,還能看到一個結痂了的傷口。可以想象在她身上生的一些嚴酷的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