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以為你就會待在屋子裏算數字呢。”劉遙笑笑,端起茶杯慢慢喝著,又問道:“咱們那千畝田要是開出來,糧食怎麼也夠吃了吧?”
“趙世祿先生他沒法保證在漲水之前築好河提。而且,漲水還可能提前。”
劉遙覺得時態有點嚴重了,把玩著茶杯問道:“那……叉河村,他們應該還有不少糧食吧。”
“我沒有準確的數字,不過,他們換了良種,估計存糧也不多了。”王帶喜指著一張紙上的數據:“這是他們換來的糧食,這是我根據他們的田畝數估算的他們這一季的產量,差不多是七成都拿來跟我們換良種了。”
“不錯啊帶喜,你這個********做得好!”劉遙開始驚訝於王帶喜對周邊狀況的敏感和周密。
“可是我隻是帶來壞消息,又變不出糧食。”王帶喜話都帶著哭音。
“不怕,你就管數字。怎麼變出糧食是別人的事情。”劉遙安慰著姑娘,一邊翻看紙上的數據,問道:“鐵匠鋪的收入算進來了麼?”
“算了。可是鐵匠鋪也要消耗木炭和購買生鐵,人工耗費極大,又要修補爐子。煉出來的鋼都做了咱們自己用的工具,賣出去的很少,所以實際上賺錢並不多。”
“是啊,外賣數量少,而且修補爐子的時候,所有人都停下來了。”劉遙點點頭道。“這意味著,要盡量賣到外麵去,而且可能要建兩個爐子,這樣人才不會閑下來。”
“沒有那麼多鐵器。現在有六個人在外麵收買鐵器,四個人都跑到瓊州和廣府去買了,才剛剛夠爐子燒的。”王帶喜搖搖頭。
“這樣啊。看來自己開礦是勢在必行啊。可是那又是大把人手。我要麼停一些項目,要麼就是得變出糧食來。帶喜啊,你吃好了,就去把梅員外和孫正剛、趙世祿、俞朝勤還有作坊的負責人都請來,我跟他們商量一下。”
梅先卓帶著趙世祿、孫正剛、李建功這些老兄弟到下午才來,一邊進屋一邊:“劉先生啊,這項目可能是真的太多了,我為了把這些弟兄們叫齊,都花了半。”
劉遙招呼大家在院子裏坐下,開口道:“從上次咱們商量,請諸位把事情做起來,到現在也有快兩個月了。今後我們是不是每個月碰個頭,互相通個氣,有什麼事情也可以商量一下。”眾人都點頭稱是。劉遙又道:“今帶喜給我拿來一些數字,我上午又看了一遍,數字都對,算得也對。這些數字的結論就是,我們的糧食撐不到下一季糧食打下來,而且下一季糧食的總產量,也不夠現在這些人吃。再而且,來咱們村安家的人,還在增加。”
麵對眾人驚訝的麵孔,劉遙又補充道:“是我們全村的存糧不夠現在已經在咱們村裏安家的人吃,還不是我不出糧食。這才秋收後一個月,到夏收還有五個月。我的存糧隻夠兩個月的,有兩個月缺口。全村大家手裏的糧食勻著吃,能撐三個月,有一個月缺口。”
“咱把釀酒和養豬這些耗糧食的事情停了吧?”孫正剛先想到自己手上的事情。
“那確實能省不少。可是損失也很大,豬牛都才半大。”梅先卓搖著頭為難地。
俞朝勤一直在翻看鐵匠鋪的數字,還找劉滿借了個算盤在打。忙活一通後站起來:“鐵匠鋪的收入可以再高一點,我們可以打製更加精細的工具,刀、剪刀、菜刀、屠夫刀,現在我們村的鋤頭鏟子都是鋼的,這個太浪費了。一把鋤頭做成剪刀,能賣倍的價錢。”
“你的徒弟們會打這些工具麼?”劉遙有點不放心。
俞朝勤激動起來:“我就是吃這個飯的!鋤頭鏟子才不是我的本行呢。”眾人都笑起來。
趙世祿盤算著:“這樣很好。你把工具賣到縣裏去,就在縣裏買了糧食運來。隻是這樣我們要去縣裏開個店。建功,你的生意又來了。”